(原创稿件,维权中)外甥从日本留学一年回来办续签,约他一起吃个饭,左岸西餐厅,他风度翩翩的赶了过来,这一年他的变化巨大,内里已用尽他的洪荒之力装修,连着外表也有着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但清秀俊逸,还透着股少有的精气神。
我问儿子:你说你哥哥最像什么?他说:像他爸爸!四个人哈哈大笑,打破了沉寂,本以为儿子会说“绅士”两个字。于是,我们的晚餐显得格外轻松与愉悦!
尤其是儿子,像打了鸡血似的问这问那,有些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他们的谈话,既显出儿子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外甥在回答儿子问题时的涵养,知识的渊博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文化已在外甥身上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举手投足间彬彬有礼,既有从小就接受到的良好家教,也有从日本学会的礼仪。
儿子问:哥,你有没有在日本找到那个啊?我们相视一笑,他说,你指的是女朋友啊。日本的姑娘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人,不喜欢跟中国男孩交往。
儿子又问:她们是不是喜欢嫁给和尚?对,喜欢和尚,因为和尚有钱,也受日本人尊重。
日本人即便结了婚,也喜欢丁克,不愿意生孩子,有些女性甚至于不想结婚,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已经过得很好,无需从生活中再增加一个人,当然也有与日本生活的压力太大有关。
外甥告诉我:日本最好的产品只在本国销售,较好的东西出口到欧美,较次的产品出口到港台,最次的产品才销往中国大陆。
这和我们的观念大相径庭,有次我们去一个水果企业检查安全生产,企业同时生产塑料水果框。我问销售主管:你们的产品为什么分成两类,他说好一点的是熟料做的,是要出口到国外的,而次一点的是生料做的,无法出口,只能留在国内用。
我不禁愕然,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啊,像日本那样,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若长此以往,不是别国把我们搞垮了,而是我们中国人把自己搞垮了。
我们吃的住的睡的哪样不是把好的出口,差的留在国内,于是便形成一种怪圈,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千奇百怪的病也接踵而来,这不是别的,是我们的素质我们的观念跟不上。
我们对任何事都只求过得去,只求蒙混过关,只求还没被相关部门逮住,不追求完美,不精益求精,我们还时刻存有侥幸心理,吃过的食物只要暂时不死就万事大吉,存在的安全隐患只要事故不立刻发生就视而不见。
在日本过马路,小车看见人远远的来,驾驶员还只是预感对方要横过马路的趋势,便早已把车停在原地不动了,后面的车相继停了下来,不管后面排了多少辆车,没有人按喇叭催促,也没有人表现出不耐烦,更没有人插队抢道,就连交警收缴罚款,也是跪在车门外收取。
外甥刚去日本时到一个类似政府部门的地方办事,因为去的人比较多,七八个吧,工作人员便安排他们坐在沙发上休息,工作人员拿着登记本来到他们身边,为了与他们平起平坐,方便交流,不让外甥他们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居然跪下来与他们交谈,从那一刻起,他便对日本人肃然起敬!
他在日本的百货公司买东西、结完账后店员会把他一直送到门口、相互鞠躬道谢,他走后,店员却一直鞠躬不动直到他走远,而此时他是背对着店员的,只有其他人才能看到这一幕。
而正因如此,在日本压力最大的行业也是服务业,因为他们要把服务追求到极致,唯恐做得不够好,因而压力也非常大。正是因为他们把客人视为上帝,所以他们生产的产品,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追求完美,双方一旦签订生产合同,哪怕生产时原料中途涨价,哪怕是生产方血本全亏,也要把完美的产品奉献给对方。
外甥说,他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这样一个民族的可怕,因为当一个人或一群人有礼貌还好理解,但是当一个民族对任何人都是谦卑到尘埃里,毕恭毕敬,那是相当可怕的。
然而,他还是宁愿长久的待在日本,因为日本文化,因为日本民族的整体素质。从日本回来的路途上,飞机飞到香港,他感觉香港与日本有差距,再到深圳,感觉到深圳与香港有差距,而到了家里,因为家是温馨的,无从比较!
从他的讲述中我得知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
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在奈良时代就达到高潮。在长达千余年的对大陆文化的借鉴中,日本把大陆文化变形、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后使大和文化日渐丰盈起来。二战后,美国文化又滔滔涌入。
这几次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冲击过程也是日本贪婪的吸收过程,日本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将传统与现代、外来文化与自我文化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杂文化”。
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
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军队的进入。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
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
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优势并存。
可怕的是:日本总会在各个时期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公元5至6世纪左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日本把中国隋唐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于是移植欧洲近代学术思想,进口近代产业经济制度,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文明。
日本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文化,并能适应本国文化的就吸收。并不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机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东西的同时将外来文化有机的融合并日本化。日本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比如茶道、相扑等。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 日本没有生搬硬套, 而是表现出了强烈的融合性。究其原因, 可举出日本民族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日本通过改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这是极好的例子。他们以汉字的草书为基础创造了平假名, 以楷书为基础创造了片假名。
另外, 对印度传来的佛教进行改变,使之融入到日本的神道思想里去, 创立了神佛习合论 , 又发展成为现世佛教 。
日本仿效中国, 645年把年号改为大化 。通过大化元年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更加积极地引进了中国制度和文化。大化改新以建立集权的官僚国家为目的, 主要引进大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 政府把大化改新以前的氏族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改为公民公地制, 以班田收授法实施租、庸、 调等租税法, 制作户籍, 账簿逐步建立了律令社会。法律效仿了唐律令, 相继颁布了近江令 , 飞鸟净御原律令 , 养老律令等。
在教育方面, 学习唐朝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同时以中国儒家的经典 孝经、 论语 、 礼记等作为教材使用。但是, 没有采用中国的科举制度。日本是以世袭制选拔和任命官僚。
在衣食风俗方面, 也吸收了很多文化。贵族们羡慕唐朝的生活方式, 模仿他们的生活。当时流行唐服, 天皇的礼服和冠也都仿效中国皇帝的礼服, 大臣和女性的礼服同样都是以唐服为标准的。
唐朝的饮食文化、食品、 烹饪法也传到了日本, 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日本的传统活动中有很多是中国的传统及习惯。例如, 新年的门松、屠苏酒、七夕、盂兰盆会、 重阳节等。
日本从德川时代开始吸收西洋近代科学, 到了明治时代采用招聘外国专家, 设立学校, 派遣留学生等方法大规模引进西洋的科学技术。
明治时代的自然科学的研究, 全权依靠外国专家的直接指导, 在数理化, 地质, 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 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服装、发型到饮食向西洋人看齐。日本人受佛教的影响食肉很少, 但是学西洋为增强国民体质, 喝牛奶, 吃牛肉火锅,允许僧人食肉、带妻室等, 积极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改变日本最根本的措施是制定了民主主义宪法。 1946年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起草了新宪法。
宪法规定, 主权在民, 国民人人平等。随着宪法的全面修改, 废除了只有嫡子才能够继承家产的家制度, 基于男女平等原则修改了民法等等, 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 首先战争时的政府, 军事首脑作为战争罪犯被逮捕, 处刑, 清除了军国主义势力。战争年代束缚国民自由的法令宣告无效, 成立各种政党, 尤其是日本共产党作为合法政党登上了政治舞台。修改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给予 20岁男女公民选举权, 从此迎来了妇女参政时代。
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接受美国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宽口径, 大规模吸收。学问方面, 战后美国的社会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 舆论调查等学问开始在日本流行。
日本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从哲学转向社会学和心理学, 从文献主义学风转向了实证性的学风。美国文化还通过教材渗透了青少年。
好莱坞的电影介绍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对日本人的冲击是很大的。美国文化在日本社会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 以至于广泛流行开来。
日本到现在还在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的建筑很多还是沿用了我们唐朝时期的风格,但我们已经把传统文化给弄丢了,换而言之,我们自己把自己给弄丢了!
可怕的日本民族,可怕的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