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择此地,有感于柳校长,游玩不能“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尿尿”,所以选择了一个不用坐车的景点,此处离自己甚近,也就是山脚到山头的距离,屡屡攀登,却不曾留下文字,此次借疗“病”之名,记录云云。
——前言
最近偶染“恶疾”,自谕为“无感病”,读书无感,遇事无感,此病医生无解,药物不济,扰人至深啊!自寻病由,或为己故,繁事扰心,于是乎,利用假期来一场心灵之旅,放松身心来了一场亲近大自然之旅——游伏龙山。
伏龙山者,顾名思义,便是山似伏龙而得名,山顶偶尔会被云雾所遮盖,与周围平坦的田园,曲折的道路,甚是突兀。
然而,此山若与雁荡等名山大川相比,自是当不得这“高峰”二字,或许只能算是高地或者山丘。可是,诚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在旁边的小山包们的衬托下,此山的规格被无限拔高,显得鹤立鸡群。这叫对比效应,就好像拍照的时候,旁边来个比你丑的人,那效果比某手机厂所谓的两千万柔光双摄更能照亮你的美。
你若问我此山到底有多高,我只能效法古人对你说个大概。于是乎,吾曰,群丘皆矮,而此山独高。若问余高度,则或一两百,又或三四百米也。
看到此,是否觉此山不过尔尔。可是,世人的眼光总是自以为高深,而其实只是于高深处一团浆糊而已。现在,每论高山,人们总是提起三山五岳以至于8848的珠穆朗玛,且常常以到过名山大川为豪。所以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体力与财力。归来后,往往是一身伤病和空空如也的钱包。当然,我也不愿让人觉得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不会去鄙视和质疑那些敢于挑战高山险阻的勇士。但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们老百姓还是量力而行为妙。毕竟,古人云,知止而后勇。
对于山的高度,唯有徒步爬上去,才能体会得到。而这座伏龙山无论在较远处和山脚下看,都实在是看不出有多么高深的意味。一言以蔽之,观之不似高山。
然而,再平凡的山也有厚重的底蕴以及磅礴的伟力。而且,以这座山的原本刀削斧砍的陡峭,我原是上不去的。托了山顶部队的福利,得以沿着水泥铺就出来的勺子形道路,盘桓而上,当然也有一条陡峭的阶梯道路,距离短,但形势陡峭,且路面留有砂石,让人脚抓地总是不踏实。
于是乎我选择了平滑水泥铺就的路面,唯恐一脚踩滑滚下山去。站在山顶,一眼望去,眼界大开,顿时心旷神怡之感扑面而来。然而让自己更为惊奇的事情是伏龙山来过很多次了,只有这一次让人意感如此深刻。
一路上阳春三月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荒芜的野灌木丛,也因为走丢的太阳归来后露出了嫩绿的笑脸,零星的野花,也点缀的有点春意浓浓的画面了,我在想再过半月这里的景色就更加瑰丽盎然了。
一路在半走半停中,晃晃悠悠地抵达山顶,除了感觉岁月悠悠,体力不支的懊悔,也让我明白当我们的眼界开阔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脚踏实地的踏实以及平凡中那一直存在着的动人心魄的美丽。别老是自以为高瞻远瞩地注视诗和远方,而要常常低头仔细拾起身边被自己忽略的许多美好。眼前的伏龙山就是非常动人的风景,老话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我是缺少了发现了美丽的心,所以才会染上这可怕的“无感病”,到了这里“此病”愈合很多。
站在山顶,虽没有“一览众山小”那番豪言感慨,但也能欣赏那登高望远的美景,站在这山上,若是这样一览无云的好天气,倒是确实可以一饱眼福。站在山上,看山下,确实别有一番风情。五光十色的房屋和设施,星罗棋布的稻田与池塘,显得多么可爱和亲切啊!四周的几条“小河”,名字我并不太清楚,其实也不算小了,这是登高望远之下,觉得只是个小镜子罢了。
言语有穷处,朋友们若是要想看看我们的山下美景,请上伏龙山顶来。这山上风光独好,只是上下不易,注意,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