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1.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好的品德是必要的,但是长远的发展更多源自于个人魅力,不把固有模式强加于自身,接纳自己,肯定自我价值,由内而外的改变。
赞美诗中唱的好:努力探寻你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2.光有技巧还不够
日常的人际关系中,玩弄手段、虚情假意并无法获得长久的成功,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赋予人际关系技巧以生命。正如爱默生所说: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有说服力。
3.思维定式的力量
思维定式是我们看世界的方法,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态度与行为源自这种假定,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式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4.思维转换的力量
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第一印象越深,顿悟的力量就越大,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
不管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不论思维定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5.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品德成功论根植于一个基本信念之上,那就是人类效能都需要原则作指引,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和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法则一样,都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自然法则。
原则不同于实践,实践是特定的行为或活动,在某一情况下适用的实践未必能在另一种情况下适用。就好比父母不能将教育第一个孩子的方法照搬到第二个孩子身上。
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任何个人、婚姻家庭以及公私机构。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的生活。比起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正确的思维定式对于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大得多。
6.身体力行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立即发生的,我们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困于固有的经验,我们才能改变思维定式,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长足的改变现状。
7.新的思想水平
爱因斯坦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
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