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轻拂,海韵悠扬,恰逢初秋好时节。我有幸赴三亚,既参与了王琴玉老师工作室的培训,也见证了小圭章公益阅读活动的闭幕式。一整天的活动,既有生动有趣的绘本课例展示,又有9位一线教师开展阅读活动的经验分享,不得不说干货满满。回忆过往,其实我就是在王老师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广阅读的活动中,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了对阅读活动的理解。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也特别感谢能有这样的学习平台,因为时代正在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线教师没有办法及时去学习与消化的。只有这样的培训活动能够让我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能够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对照自己是否真正带领着教室里的孩子,扎实、有效地开展读写活动。真心觉得,此行不负期待,让我又一次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虽然我一直在借鉴学习其他老师的各种开展阅读活动方法,在教室里带着孩子们共读整本书,但在参加培训之前,我做的这些读写活动,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班级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再加上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所以往往是比较随性的。只是依据课本上的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籍,按部就班地进行整本书共读。通过这次学习后,我开始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不应该随意,而是要花点时间系统地全面地去规划和筹备,深挖阅读价值,从而提升到课程方面。只有这样的规范才能让学生真正在我的带领下成长起来。因此,在学习回来之后,我跟孩子们分享了学习收获,在征求大家的意见之后,我们六4班定名为青竹班,然后在我们的教室里开展整本书阅读、自由写作、听绘本故事等,就把它们归为青竹班的读写天地。并在教室后面布置了一个板块,专门用来粘贴我们的读写作品,也让孩子们设计了青竹班的标志。随后我就开始把之前进行的整本书阅读的一些成果材料进行了整理。我们班九月到十月初时,共读了《一百条裙子》,但并没有及时把阅读成果材料给梳理出来,所以孩子后续的共读热情有所下降。因此,我借着这次整理的机会,让孩子们分工合作,有些小组负责收集《一百条裙子》的思维导图,有些小组负责收集我发布的每日阅读任务,有些小组负责收集关于《一百条裙子》的自由写作,而我负责整理孩子们阅读打卡的次数和表现。我清楚记得那天看到这些成果展示在青竹班读写听地时,我内心是无比激动的,转头一看,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上周五我迈出了打造青竹班读写天地的第一步,本周末我就一直在思考,怎么样继续深耕我的读写天地呢?因为这个班的孩子是我刚接手的,没有五年级的磨合,直接从六年级带起,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等很多方面,我还是不太清楚。但在培训时,我看到了会议室外面展示的三亚小学整本书阅读手册,我觉得是可以借鉴学习的。于是,我借助AI,针对《童年》设计一份读前阅读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喜好点和阅读难点在哪里,我结合着得到的信息,设计了一份比较简单易操作的阅读手册。随后我借助AI,帮我设计了一份适合青竹班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方案,其中包括了整个学期阅读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这样的课程化,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鞭策的作用,同时也在监督着我要好好带着孩子们进行读写。后续我还将结合培训时老师们推广的阅读方式来不断深耕我的青竹班读写天地。我的这一间青竹班读写教室雏形初现,心里还是非常幸福的,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而同样作为学校教研员的我,当看到的是三亚市第九小学的“小文人课程体系”时,内心是非常激动的。原来整个学校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还可以这样做成课程体系,而不是各个班级各自为政,还能从不同角度做到课内勾连课外,扎扎实实地开展,上升到学校课程理念。这样做,对于那些能力不够的老师而言,确实是有着莫大的帮助的。未来,我将和教研室的同事探索阅读课程化之路,真正做到为整个学校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以阅读育人的深层价值。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此行培训结束后最大的感受。其实各种各样的培训有很多,但真正能够在培训之后落实很少。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一句话:“老师不读书,又如何教学生读书。”正因为这份笃定,我一直钟爱与孩子们共读的时光。未来,我也会继续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深耕属于自己的那间读写教室,让阅读的力量在课堂里慢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