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聚会,大家都带孩子出去。孩子一般因为陌生开始都会话不多的。然而大人和孩子谈话过程,一些家长都好像知道孩子怕生不敢说话,而去帮孩子答话。
如我问,你喜欢吃这个吗?你会这样吗?孩子没出声只看着我,或是只点头和揺头。有时候家长就赶紧为孩子答话了,孩子不喜欢这个,那样。或帮孩子给出另一些答案。
这无形中家长已剥夺孩子的自主权,以及错失了孩子学习和别人交流机会。
孩子一边玩,我们大人在谈话,有家长总是在别的家长或孩子面前说自己孩子这不够优秀那不够好。总说你家孩子优秀,他家孩子好。
孩子成长中常常没有所谓对和错,更多时候用是否有效来衡量。
我的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能明白吗?
一个孩子,长期在一个标签下成长,他真的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好则好,坏则坏。思维也会往着标签那类走去的。
有听过皮格马利翁效应吗?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