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闺蜜的朋友圈偶然看到一留言:有些人被生活逼到了无欲无求。是的,在困境面前,在无能为力的面前,无欲无求其实是不敢直视生活的无能表现。
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无论是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正在本应求知欲爆棚的学生,都会有一种状态,认为盲目乐观地活着就是所谓的超然脱俗。还记得二个农村妇人的故事:她们都很节俭,都舍不得花钱在自己身上,舍不得吃好穿好。但是其中一个每天都努力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耕地,种菜,卖菜,喂鸡喂鸭,种西瓜,据说到了70多岁的时候她的存款竟然有30多万,后来扶持后代,家里搞得风生水起;而另一个妇人,同样节省得要命,但是她从50多岁开始,就好像除了种点足以供自己吃的青菜,就再也没有做过什么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最后贫穷到诅咒子孙无能的地步。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二个人,好像第一个妇人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但是她又好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第二个妇人好像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想法超然活着,但是又好像看不到她创造的价值,因为她也想自己家庭风生水起,却无能为力,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
其实啊,生活所有的馈赠都是努力而为之后的一种欣然状态。盲目无为地生活,其实就是拖着并不残缺的身躯,精神空虚地生活,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做或没有坚持做下去。
因此说有一种生活状态看似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其实就是盲目生活,无能为力。真正的超凡脱俗,是面对了生活的艰难险阻,明明可以扼住生活的咽喉,却偏偏选择松手,选择一方水土,饶有兴致地轻松地活着。
就像欧阳修,在藏书、金石遗文、棋、琴、酒中,把玩的是一种对生活处事看透后的怡然自得,作为让后人仰慕而骄傲的他,不是天生就获得超凡脱俗的心境,而是经历了生活的磨难、辛酸、焦躁、无奈后,对生活现状不满而找到精神出路的一种自由自在。
然而,生活中却又太多的人把懒惰当成了怡然自得,整天浑浑噩噩,不是找不到生活的出路,而是他害怕或压根就没去找过出路,最后在茫茫人海中成为了一个没有留下生活痕迹的多余之人。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和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在看似温床的生活里“骐骥一跃”,希望无论年轻还是年老的我们,都能够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里感悟超凡脱俗的真正含义,让自己活在真实心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