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发现,我们那的人家房前屋后必定会种几棵桃树,阳春三月的时候,桃花灿烂地绽放,爱美的小女生放学后便会摘一朵别在头上,感觉自己和这个春天一起绽放。到了五六月份,甜甜的桃子便可以吃了,乐坏了小朋友,也给农忙的大人们带去方便与甘甜。
后来念书的过程中,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突然觉得着开满桃花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风景如画、丰衣足食、怡然自得、民风淳朴,这一切总是让我念念不忘。然而一千多年的时光流逝中,再也没有人能够有幸一见,这隐秘的桃花源变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乐土”,寄托着一个农耕民族精神深处的田园梦想。
这也让我想起了唐寅,他觉得桃花是隐士的代名词,号“桃花庵主”,房子名为“桃花别业”,也留下了经典诗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读来顿觉桃花仙人逍遥自在,在桃花与美酒间年复一年地享受着世外桃源的美好。
再后来,看了金庸著名作品《神雕英雄传》,“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声按玉箫” 便是桃花岛主黄药师的最好写照。桃花岛上,飞花落影间,如梦如幻,也开始了一段段恩怨情仇的故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武侠迷们的痴爱。
从古至今,桃花总是让人对它情有独钟,文人墨客们也不惜笔墨书画着它们的美好。
早在先秦,桃花就是用来比拟年轻美貌的女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把将出嫁的女子比作盛开的桃花,两颊绯红,人面桃花,和和美美成个家。自此以后,用桃花来形容美人的诗词也层出不穷,最经典的莫过于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去经年,桃花依旧,美人不在,伤感满怀。
桃,原产于中国,主要作为水果,当作为传统的园林花木时,其多为桃的变种山桃或者碧桃。公元前第二世纪后,桃树由“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再从波斯传向世界,而日本从中国引种栽培更晚。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礼记》中记载桃在当时被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之一(桃、李、梅、杏、枣)。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于蔷薇科植物。这样说来,它居然和蔷薇是亲戚呀,芣苡又长知识了。“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的桃花,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选择了靠实力。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桃花的美容价值,有“令人好颜色”、“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采新鲜桃花,浸酒,每日喝一些,可使容颜红润,艳美如桃花”的功效。古人认为桃花的最佳采摘期为农历的三月初三,做成桃花粥、桃花酒、桃花茶、桃花丸,在时光里慢慢酝酿着一切美的东西。
桃花的花语为:爱情的俘虏。如果你还单身,那不妨在阳春三月、桃花吐妍之时,去赏一赏这粉红的爱情之花,说不定转角便可遇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