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身心倾听
倾听:认真的听取。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若想做到倾听,首先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说实话总结这一章感觉很难,因为书中所提的常见错误我都经历过。
比如有人感觉心情不好,她向我讲述她的痛苦,下面的反应我都曾有过: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真可怜……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给你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得经过不是那样的。
当书读到这里时,我的第一感受是我不会沟通了。而作者给出了一个观点:分析妨碍了倾听。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
孩子经历了一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孩子:妈妈,成绩单下来了,老师要求签字。
愁眉苦脸地、很不情愿地递过成绩单。
妈妈猛拍桌子
吼道:就知道你能考这熊样。还整天玩呢,这回好好玩,使劲玩。(家长只是在一味的责备)
孩子掉眼泪。
妈妈:你说,你以后怎么表现?
孩子继续哭,不说话。
妈妈:你说话呀(大吼)。
孩子:不了(惊吓)。
而后的几天家长看到孩子有学习,可是孩子是因为畏惧而学习,他没有真正喜欢上学习。而且孩子和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
如果情况是这样的――
孩子:妈妈,成绩单下来了,老师让签字。
愁眉苦脸地、很不情愿地递过成绩单。
妈妈:我看你很不开心(观察),我想是成绩下滑的原因吧(想法)?
孩子:是的,照比上次后退了。
家长:你感到灰心了?你需要得到成绩上的肯定?
孩子:是的,成绩也是一种证明方式。对于这次考试成绩确实感到不理想,但是我不灰心。
妈妈:那好,继续努力。
两种沟通方式,一个是妄下论断,一味指责;一个是认真倾听,启发式提问。比较一下,后者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倾听后,通过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要给他人反馈。反馈的语气很重要,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与此同时要保持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而当我们自己痛苦的无法倾听的时候,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的提出请求(3)换个环境调整状态
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而对孩子的想法进行倾听则是对他们极大的尊重。
阿德勒曾说过: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就是这样吧!
倾听的力量
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
――伏尔泰
倾听使身心痊愈
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倾诉,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卡尔.罗杰斯这样写到: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我的小姑就是一个很会倾听的人,每次有心事,与她说来,她不会妄下论断,只是偶尔说说她的感受,很体贴的询问我的需要。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倾听者,那真是幸事。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们有时也许会发现运用非暴力沟通是富有挑战性的。然而,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这真的需要学习和历练)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倾听亲人也许极为困难
如果别人说“不”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有时,谈话的气氛会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此时说话者可能更希望被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倾听。
如果别人保持沉默
如果交流的对方保持沉默,那我们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说说我们的感受,猜猜他的感受,慢慢的体会对方的需要,唤醒他。
倾听可以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作为一个听众,我们不需要心理学知识,最关键的是,我们有能力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