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早期,香料使用以中国本地出产的各种香草植物为主,而且在贵族阶层渐渐开始流行焚烧香料借以熏香周围环境或者熏衣,在此时也出现了一种专门用来焚香的薰炉,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香炉。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某些汉墓里面发现有的墓主会将生前使用的陶制薰炉、香囊当做陪葬品,有些被发现的薰炉里面甚至还残留着未烧尽的茅草、泽兰等香草碎片。在汉代出现的香器当中,除了能熏香衣物的熏笼,也出现专供烧香之用得陶制香炉,以及放在棉被里面熏香的薰球。
汉代薰炉的数量和种类都远于战国。其材质以陶炉、铀陶炉、铜炉为主,有博山炉、鼎式炉等多种样式。博山炉是一种造型特殊的薰炉。炉盖高耸如山,模拟仙山景象,山间饰有灵兽、仙人,镂有隐蔽的孔洞以散香烟。足座下还常设有注水的圆盘,润气蒸香,象征东海。焚香时,香烟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宛如云雾盘绕的海上仙山。具体炉具各有变化,后来也有许多铀陶炉、彩绘陶炉。除了居室熏香,博山炉还用于薰衣、取暖,魏晋后多用于祭祀焚香。
与前代相比,隋唐香具的造型呈现“轻型化”的特点,博山炉、敦式炉等较为“厚重”的熏香炉数量减少,绝大多数的熏香炉不再带有承盘。比较多见的是圈足炉以及足部较高的四足、五足炉;佛教风格的薰炉比较多,还有“佛塔式炉”,炉盖模拟佛塔穹顶,常为五足或者高圈足;博山炉也多有宝珠、花卉等纹饰,炉身常有莲花造型;其他的还有鼎式炉(三足炉)、高足杯炉等样式。
从香具的发展来看,宋代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唐代薰炉已有“轻型化”的趋势,宋代更加明显,有大量的造型简约、性质较小、较为“轻盈”的薰炉。同时,也有许多香炉继承了晋唐香具的特点,端庄厚重,带有基座或者炉盖。
炉具材质以陶瓷为主,宋代陶瓷工艺发达,品质与产量都有很大的提升,花色和纹饰也更为丰富。瓷炉不像铜炉那样适于精雕细琢,但宋代的瓷炉朴实、大雅、质地精良,形成了简洁洗练的风格,美学价值甚高。
在宋代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看到宋人对香料有深刻、细腻的描写,既此可以看出,香已然成为明清时期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品香与品茶,绘画与插花并称四艺,形成了独特的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