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今天,看到儿子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爷爷》,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阀门,将我拉进时间的漩涡,恍然间,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光。
从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有爷爷奶奶的孩子,因为每次在他们被父母教训的时候,总会有爷爷或奶奶站出来护其周全。
唯独我连自己爷爷奶奶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因为爷爷奶奶在我出生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我碰到这种挨揍的场面基本就没什么指望了。
由于我自幼生性好动,闯祸天赋过人,因此,哪怕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竹笋炒肉”这样的“硬菜”,对我来说,那都是家常便饭,尽管我不怎么爱吃,但又不得不吃。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句话,对于童年的我来说,一点都不夸张。下水抓鱼虾、上树端鸟窝、偷偷去河边游泳、没事干就捅捅马蜂窝……反正怎么好玩就怎么玩,就算被马蜂蜇了之后肿成了猪头,回到家中还是免不了要被我爸一顿家法伺候。
在我印象中,因游泳被揍的次数是最多的,大人们都无法容忍小孩子玩水,因为一到夏天,就时不时能听到小孩玩水溺亡的消息传来。游泳这项运动,无疑是触碰到了父母那条敏感的神经。但那时,都还是糊涂虫的我们,哪里管得了这些啊!
既然劝说无效,爸妈就会像俄罗斯揍乌克兰那样,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每当我知道自己要挨揍时,要么站着硬扛,要么三十六计“跑”为上策。其实,最初我更倾向于后者,但是,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该抽在屁股上的竹条条,那是一下都不会少,反而还会变本加厉。
因此,被爸妈揍多了,我也就悟出一个真理,与其反抗挣扎,不如站稳挨打。后来我才知道有句老话早就这样说过: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站稳。因此,我还为自己的高觉悟而得意了很久。
我妈比较少揍我,除非真把她惹毛了才会动手,她喜欢用高梁扫把作为武器,力道比较柔和,犹如隔靴搔痒,打在身上基本不留痕迹。
挨我爸的揍还是要更多一些,细竹条就是他的武器,他下手的力道不算重,但“挥鞭”技巧堪称一流,基本是鞭过之处必留血痕,不过,稳定度方面还是差点意思,也就是前面几下有些让人难以忍受,后面就有些敷衍了事了。
我爸性格属“慢热型”,轻易不上火,只要一上火就得抄家伙。他有个习惯,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非常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