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供应商商务部门领导的邀请,我和我们生产计划管理的两位领导去供应商处和他们的生产和仓库管理人员就生产计划的安排进行了沟通交流。
首先有必要介绍下这家公司的背景,同国内很多民营企业一样,他们原本只是一家加工作坊,仅有十几名员工,主要做一些汽车零部件的来料加工。由于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以及相关的政策,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产销量都达到了高位。搭着中国车市迅猛发展的快班车,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他们已经成为了具有两家工厂,员工上千,产品涉及十几家整车厂,年销售额上亿的大公司。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近些年来,他们越来越觉得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公司的发展或者已经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老板和管理层也发现了问题的存在,重金邀请专业管理团队进厂进行分析和培训,升级硬件措施。
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生产订单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出现订单欠交的情况,而且往往等交不出货,客户抱怨时他们才会发现。他们也自我觉得生产计划和实际生产以及客户交付间存在着很大问题,因此便邀请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希望能结合我们公司生产计划运作的情况来帮他们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和他们的客户代表、生产现场负责人、仓管人员以及生产经理等就他们目前的运作流程进行了交流。根据他们的描述,他们的整体的流程为客户代表将客户的需求反馈给生管,生管根据客户的需求安排一周的生产计划。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概括成三条:
1、在进行生产计划安排前,他们只关注期初的原材料库存情况,至于后续的原材料来料情况并没有详细的跟踪。生产在将零件做光后,发现原材料没有了,才去查看,才会发现原材料并没有按照计划到付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比原计划推迟了,并没有人提前预警。然后为了保证工时考核需求,生产人员就有什么料就生产什么,完全不考虑计划。他们的考核是按照人均产出量来考核工时,对于计划符合率考核比重很低。
2、每日生产的数据需要到第二天的下午才会统计出来,效率低下,生管及客户代表不能及时得到生产情况,并且对于原始数据没有专人汇总、统计和分析,数据信息没有利用和分享出去,以至于他们完全不知道前道工序有多少在制品,加工完的成品有多少。当客户发现没有按照要求满足交付时,客户代表需要到车间到处寻找成品,而完全不能及时拿出第一手数据来。
3、生管制定好一周的计划后,中间并没有对产出情况、设备情况进行监控,也更不会对计划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的交流和分析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生产计划,不知道来料情况,不监控生产过程,没有实时的基础数据支撑,仅粗矿的安排一周的生产计划,不加以调整,那也就只能是计划管计划,生产依照感觉生产。这样必然会导致工时的浪费,生产和实际需求脱节,不能及时按照需求交付客户。
当我们将结论告诉他们生产经理时,由于他们没有设立计划物流部门,生产计划由生产根据客户代表导入的客户需求制定,他的回答是我们计划没问题,关键是原材料库存情况和各工序加工后的在制品数量,我们马上就上ERP系统了,等系统好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听了其实也不感到吃惊,目前很多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问题,而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与我们上了什么什么很牛的系统,我们有什么什么先进的管理软件,然后往往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情况并没有比以前改善,很可能会更加糟糕,以至于最后就放弃了系统,回归到老路上去了。无论再牛的系统,它也是一种辅助管理工具,没有一套成熟的、详细的流程支撑,最终会成为累赘。
目前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后的管理升级,转型发展上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就像上面的企业一样,认为引进先进的管理团队加以改善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等软件就能使企业管理得以提高。但我们仔细来看看,不论是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企业,企业要转型升级,必定要经理这三个阶段,器物的革新,制度、流程的改变,文化、思想的转化,其中最根本的还是文化、思想的转变。
欧洲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法国大革命等革命浪潮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彻底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更新了人民的观念,从而推动了社会制度以及生产工具革新
反观中国近代历史,清朝晚期统治阶层认识到了社会的落后,便也学起了西方。改变社会制度,戊戌变法;革新新的生产工具,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洋务运动,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思想不转变,观念不更新,再好的制度和工具都不能有效的推行下去。
同样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思想,打破旧的管理观念。人盯人,模糊式的、感官式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当然这种转变必然会影响一部分既得利益的者的利益,但是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这是必须要承受的痛苦,长痛不如短痛。
其次,流程、制度要更新。从人治到“法制”,建立科学、完善、详尽的流程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最后,在思想和流程都已经转变的前提下,采用先前的管理手段,管理工具,利用社会发展提供的便利条件,大数据,物联网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