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读过这本书,但却很遗憾的,没领会到精髓。今天想起,索性回忆一点写一点,好的方法应该用于实践,而不是空谈。
说起非暴力沟通,自然反对的是“暴力沟通”,不要以为“暴力沟通”少见,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不光生活中有,国际谈判中也比比皆是。
暴力沟通有明显的痕迹,比如书中列举的四大特征: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逃避责任、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很容易理解,平常听到的也不少,那些让人心烦意乱的指指点点,戴高帽子,真想一把尖刀丢过去;
比较当然不是不能有,只是不能过多,就像父母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有些父母,这句话能一天说十遍;
逃避责任是最没有担当的表现,这种做法真的不少见,看着八尺大汉,却跟个孩子一样,一点担当都没有,还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坦言自己答应的东西不代表什么,这不是TMD法克是什么?
强人所难,也常见于父母,自己小时候学习不好,就要强迫孩子考清华北大,拜托自己用功好好工作,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吧……
这些特征虽然很明显,但类似的沟通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甚至自己也经常“暴力”地沟通着,这样很不好,长期遭受“暴力沟通”的人,不但对事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更差,以后还通常也会养成暴力沟通的习惯,形成恶性循环。
书里说,暴力沟通的价值观假设是“人性本恶”,抱着这样的心态,对一切人、事,都很警惕、很敌视,扩展一点说,这样的人生,应该是很狭隘的,获得悲哀,因为太难感受到温暖了!
相反,好的沟通,是以“人性本善”为基础价值观的,信任、尊重是前提。
做到真正的“非暴力沟通”,简单讲只要做到以下四步:
1、描述观察
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即原本的复述看到的过程就好,客观;
2、表达感受
表达感受,而不是评论;感受是自己的,也不是代表其他人的;
3、表达需要
基于1和2的内容,表达“我”的需要;
4、提出请求
基于以上3点,提出诚恳的请求。
还是比较抽象,举个例子:
你告知下属小王这份文件要保密,请妥善保管,结果小王开完会打印好就放在公共会议室的桌子上了,你吃完饭回来看到;
你的小王的暴力沟通方式:
“小王啊,你怎么这么不上心啊,跟你说了这份文件要保密,你就这么放在会议室里,真不知道你脑子干嘛去了?!”
你对小王的非暴力沟通方式:
“小王啊,我吃完饭回来,看到开会时候说的文件就放在公共会议室的桌上(描述观察),太让我失望了(表达感受),这份文件保密要求很高,如果被客户或者其他人看见了,麻烦就大了(表达需求),请你注意好好保管,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好吗?(表达请求)”
刚开始这样的“非暴力沟通”方式,看起来可能比较别扭,很矫情,但仔细想想,被沟通的一方应该是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表达的,效果应该比第一种要好很多;既然沟通的目标是确定的,为什么不找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