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见儿子看《笑林广记》看得哈哈大笑,好奇之下也翻了一下,现和大家分享一篇:
一最性急,一最性缓,冬日围炉聚饮。性急者衣坠炉中,为火所燃,性缓者见之从容谓曰:“适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于君,然则言之是耶,不言是耶?” 性急者问以何事,曰:“火烧君衣。”其人遽曳衣而死,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说!”性缓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看完不禁大笑,真是只见人不足,不见己所短。生活中虽然这类极致的性缓之人不多见,但性急者则不少。由此,不由得也想起一个笑话来:
一青年带孩子在街上闲逛,街头人多,不知怎么和他走散了。正着急时,忽然发现不远处很多人围观,打听一下,说是出车祸了。顿时大哭着往里挤,嘴里还嚷道:让开,让开,那时我孩子。直到挤近一看,原来是一头驴子!
不细问就认定是自己孩子,也真够性急的。
其实性急也好,性缓也罢,都是一个人或生长环境或天生而来。缓有缓的坏处,耽误事;急有急的坏处,瞎折腾。但换个角度,缓也有缓的好处,稳;急也有急的好处,快。
性急或者性缓到极端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多少会偏向一端,且在某个特定的情况下会自动转换,比如那个小明慢点说,听完又飙着冲出去的小明的老师。
把握好一个人的性子,按他们的性子给他们安排事情:性急的就让他们做需要热情急切的事儿性缓的就让他们做那么需要磨功夫的事儿。
性子无好坏,只要安排合理,快快慢慢的,有时候反而更出效率。就算偶尔遇到一两个快出宇宙,慢出洪荒的,至少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多带来点笑意不是?
性急的姑且急着,性缓的继续慢着,遇到合适的位置,你们都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