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讲述了成功学的悖论,成功学曾经一度非常流行,书店经常看到满书架的关于经营人脉的技巧书籍。
人脉难道不重要吗?当然重要,现代社会就是一张关系网,一个人人脉的质量甚至决定了他事业的高度。
既然人脉很重要,为什么不要好好经营呢?书中举了一个幼儿园孩子的例子,一个爸爸问孩子谁是你学校最好的朋友?孩子说是小明,因为他从来不抢我的玩具,总是跟我交换。成人世界的人际关系也是一样,大家都喜欢“公平交换”,没有人喜欢被“一味的索取”。所以在你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称得上优秀的资源的时候,你所谓的关系维系可能是你一厢情愿的。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不是因为他们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
为了更好地打造自己,首先努力不要成为下面的两种人。
第一类人,不自量力的老好人。这里说的可能有些不好听,但你一定记住,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很多时候,为了不得罪人,别人向你求助的时候,尽管你已经是过河的菩萨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结果是你特别受伤。你要想明白,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你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来自于你的精力并不足够旺盛,没有旺盛到处理自己的事情绰绰有余的同时,还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别人。
第二类人,急于求成的鼓吹者。这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常用一些专门的词来描述他们,谄媚、巴结、欺下媚上等等。这样的人,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非要如此不可。他们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才希望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这样的人特征非常明显,其中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用亲密的方式提及大家仰望的人物,无论他们与“大人物”是否真的存在私交密往。在中文语境里,他们就会只说名字不说姓氏:李开复不叫“李开复”,在他们嘴里是“开复”;李彦宏不叫“李彦宏”,在他们嘴里是“彦宏”。
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