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苹果是从心里开始烂掉的。
不论是宦官集团还是党人阶级,不论是出于好意还是私心,当他们把国家利益践踏在脚下,将为万民谋福的朝堂变作各自站队的修罗场时,东汉王朝的心就已经烂了。
党锢之祸,没有赢家。输掉的,是整个天下。
第二次党锢事件复盘
第一回合——
党人(出招):
陈蕃与窦武通气,立志翦除宦官。窦武招引亲信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启用李膺等第一次党锢中被废黜的士人。窦武首先斩杀中常侍管霸、苏康。陈蕃则上书太后,请求处决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人与赵娆夫人等人。
宦官(措手不及地接招):
太后娘娘,小的错了,小的再也不敢了。小的日日为您和圣上鞍前马后,心里只会为着您好,决不敢有什么危害国家的坏心!若是小的真的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您要杀要剐,小的贱命一条,死不足惜。只是前朝已被闻喜侯及陈太傅牢牢控制,太后娘娘和圣上想要做什么事,只怕再也找不到人驱使啦!
太后回复:我考虑一下。
点评:这一局,党人雷霆出招,占有先手优势;宦官虽然失了臂膀,但防守及时,利用太后的恻隐之心,挑拨了皇帝与士大夫的关系,从而得以喘息,以谋反击。
第二回合——九月初七,辛亥日
党人(追招):
窦武罢免黄门令魏彪,以亲己的小黄门山冰代之,将宦官兼长乐尚书郑飒关进北寺狱。陈蕃建议立即杀了郑飒,窦武不同意,命令山冰等人审问之,供辞连及曹节、王甫等宦官,窦武欲将其一并上奏收捕。
宦官(回击):
近宦偷出窦武奏折,众宦悉知窦武杀意,连夜歃血共盟,发动政变。
曹节挟持灵帝,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收捕尹勋、山冰等人。山冰怀疑,不接受,王甫杀山冰及尹勋,释放郑飒,使郑飒持节收捕窦武等人。
点评:事情走到这个地步,已经远远偏离党人原本的计划。然而图穷匕见,往后退一步就是死。如果不想死,只能杀死对方。
党人(防御):
窦武不奉诏,驰入步兵营,射杀使者,并召集北军数千人屯于都亭下,对军士下令:“黄门宦官反叛,尽力诛杀的封侯重赏。”
宦官(混淆视听):
王甫利用刚刚率军回师,不明状况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矫诏使其与宦官周靖率五营军士平叛窦武。窦武被重重围困,无奈自杀。
党人(节节败退):
陈蕃已七老八十,闻讯率太尉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遇到王甫时,尚且拔剑骂贼不止,没有兵士感靠近他。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擒,押入北寺狱,当日身死。
点评:大局已定,党人回天乏术。皇帝噤若寒蝉,宦官单方面吊打党人势力。窦武儿子、等等被杀,窦太后被软禁;陈蕃亲族被流放边疆,门生部署被禁锢终身。
第三回合——
党人(平反):
张奂因深恨自己被曹节等欺骗,害死国家忠良,拒绝曹节等人的封赏,并在不久后上书灵帝,要求为窦武、陈蕃等人平反,迎回窦太后,推荐李膺等出任三公。郎官谢弼上书也为窦武、陈蕃等人鸣冤,要求迎回窦太后。
宦官(想得美):
众宦进谗言使灵帝追究张奂的责任,张奂自赴廷尉,被拘留数日,罚俸三月,最终被罢官,禁锢终生。谢弼被宦官贬职杀害。
点评:宦官为刀俎,党人为鱼肉。
第四回合——
宦官(斩草除根):
宦官等见窦武、陈蕃、李膺、杜密等名望仍在,便诬陷党人“欲图社稷”。汉灵帝追查士人一党,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各地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党人:……
点评:能干事的死的死,跑的跑,国家还能撑多久?
没有第五回合了。
因为这时候, 黄巾之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