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一则广告:一个小胖墩,对端到面前的任何饭菜都嗤之以鼻,仰头拧眉,双手环抱,“小皇帝”的气势十足。最后终于上来一盘“**食品”,于是小皇帝喜笑颜开,志得意满。画外音:我的事情我作主。一只成人的手伸出大拇指,很谄媚地摇晃着。
首先浮上脑际的一个词是“真恶心”!拍广告的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制作出这样谄媚的画面,鼓动着看到这则广告的孩子们以“我的事情我作主”的堂皇理由去“争取”这种食品;审广告的人呢?看不出这则广告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吗?还是他认为教育孩子就该如此呢?
这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类似的一则广告,审视的是孩子对长者的态度。作者举了韩国的例子:孩子从来不允许对饭菜挑三捡四,相反每次吃饭前还要感谢做饭的长辈,或者奶奶,或者妈妈。他们由此教育孩子:对任何人的付出都要心存感激。而我们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没想到,看过这篇文章不久自己也看到了这样的广告,也不知它还要流传多久。
特别反感的就是那句话外音:我的事情我作主。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多么具有欺骗性的一句口号!
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都应该是相等的,对坐享其成的人,为什么要给他权利对别人的辛劳付出横挑竖捡?他是孩子,不懂得这样是不对的,在成人的娇惯之下,他把这样的行为视作理所当然,他以为自己掌握了主动。也的确,家里的风向随他而转,但他所能作主的也就是这些而已: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不知节俭,不懂感恩,毫无品味。他的头脑陶醉于“作主”的得意与满足之中,没有时间与空间去考虑更有意义的问题:我对将来的期望,我的自我定位,我应该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不难看出,我们更需要的是哪一种,而我们的一些社会“文化”正在极力抹杀孩子的这种能力。
“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挣”,这句话似乎道出了一个事实。我们的确需要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的孩子,也愿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但这种以诱惑孩子来达到目的的做法很不可取。
我赞同让孩子“我的事情我作主”,关键要看他做主的是什么。如果孩子只能承担50%的义务,我们最好也只给他50%的权利;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栋梁,就把这50%放得更长远一些,不要把可贵的资源浪费在错误的琐碎之中,因为长此以往,孩子终会变得鼠目寸光,难成大器甚至惹人厌烦而不知反省。
“我的事情我作主”,这样的“作主”还是少一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