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不得不说这句话确实说了很对呀,看了那么多书,听过那么多演讲、做了那么多培训,可自己依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人,丝毫没有一丝厉害的样子。
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后,下班还要继续保持充电的状态,学习各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知识和网课,年纪越大越发觉得自己知晓 太少,想要拼命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养料来供自己使用,充实的生活背后意味着没有自己多余的时间,拒绝了一切社交活动,到头来一无所获,看不到自己成长的速度。
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看完一本书之后,当关上书的那一刹那你回想下书中说了些什么,可任凭你怎么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书中的重点讲了些什么,就更加不用说时间拉长一些,估计你连书名都忘掉了。知乎上有个问题问:读完书读了就忘,读书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有人用吃饭来做比喻了读书的作用,答复到你还记得一年前的今天中午你吃了什么吗?难道因为你不记得了这顿饭就白吃了吗?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作了你的骨、你的肉。听起来却是很有道理,可经不起仔细琢磨,读书和吃饭并没有可比性,也并不是所有你吃的东西身体都是可以正常消化的。
话说回来我觉得读书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闲读,你可以你去了解你任何想要读的书籍,从天文到地理,从盘古开天到智能时代、从茹毛饮血到细嚼慢咽……只要你喜欢你都可以去读,这可以增加你知识的宽度,但是你要知道一点,不要把闲读的地位抬的太高,本质上它和你爱玩游戏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种娱乐自己的方式,可以让你开心或平静,但你要知道你即使知道的再多很多时候对你的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第二种是带着问题去读书,而这个问题也应该自己冥思苦想想解决的问题,你只有解决掉了这个障碍才可以走的更远。我一直觉得解决一个好问题不如提出一个好问题,仅仅提出一个好问题不如去解决掉这个好问题,人在不同的阶段一定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人生阶段的坎坷,有的人带着问题缓慢的向前走、有的人甚至直接避开问题选择停滞不前,而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去解决这些影响自己进程的难题。
而读书就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最好方式,你想解决某个领域自己的困惑,那么就着重去读某个领域内大V的书籍,仅仅是看你还是会陷入第一种闲读的方式,唯有把书中所说的方法论实际的运用到生活中来,才可能真正解决掉困惑我们的问题。
比如你想早起,你去看了很多如何让自己早起的书,有些书提供了很多方法,你看完觉得很不错,于是便合起了书本继续看下一本,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看的阶段那么你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唯有将书中的方法论记录下来,去思考、去实践,看看哪些方式是不错的,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唯有把书中内容落实到实处了,才会有自己真正进步的开始。
还有很多人依旧以为自己看完一本书就已经把书中的内容都学到了,看到不等学到,学到也并不等于做到,很多好的书籍内容可能比较深奥,你读一遍根本不可能领略到书中所有精华,唯有重复多少才可能真正读懂书中的理念,不要去贪图读书快慢,有些人一天就可以读一本书,很多时候这样的速度除非你天赋极强或者已经对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储备,否则这样的阅读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有效的,慢就是快、越简单的东西反而越复杂。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就是这个道理吧,我们每天都在被动的接受着别人已经梳理好的知识,却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仔细思考,这样的知识很多也是渐忘的,大脑通常不会保留多长的时间,等过几天别人用另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相同的理论时你又会觉得蛮有道理,所以对任何事物和知识都要有一个自己对此的看法,而不能听别人说,况且别人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传授一个人知识倒不如传授一个人正确的方法论,提出问题、学习、实践、思考、在提出下一个好的问题,人就应该一步一步让自己解决一个又一个更大的难题。
读书需要宽度,而生活需要深度,去找到生命中想要解锁的领域,去一次次敲打开这个领域所有自己未知的难题,也希望大家能够有所突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