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性测年法

在生物学家追溯生活史和生物体进化过程时,测定化石绝对年龄的方法对他们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定年法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是放射性定年法,其依据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在进入20世纪后对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观察及研究。

1896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的老师亨利·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盐时,偶然发现铀能自发产生射线,由此,他发现了放射现象。1902年,核物理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及其学生弗雷德里克·索迪和贝克勒尔正在麦吉尔大学工作,他们的发现确定了放射性衰变恒速将原子从一种元素(母同位素)改变成另一种元素(子同位素)的过程。(同位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目相同,但中子数目不同,这就产生了原子质量不同的相同元素。)卢瑟福和索迪预测了一种同位素的原子衰变到一半时所花费的时间,而每一种同位素的半衰期都是不同的。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近代科学家用它来测定有7.5万~8万年历史的有机物质的年龄,比如木材、骨骼、贝壳,以及纤维。而半衰期达45亿年的铀238则被用于测定更古老的化石年龄。

伯特伦·博尔特伍德是耶鲁大学的放射化学家,也是放射性同位素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最初是一名通讯记者,而后成为卢瑟福的挚友,1907年,他率先根据卢瑟福的原理运用了即将成为放射性定年法的研究方法。他以铀238/铅206的半衰期比率,估算地球的年龄约为22亿年,这个年龄比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高出10倍,不过比目前计算的地球年龄少了一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