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阅读法-重读《爱的智慧》
用我从前的阅读习惯,花了三分钟时间,读了一遍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第18章-“爱的智慧”。
那,读过之后留下了什么呢?
大脑里似乎没有太多的内容,碰到某些击中内心的观点,简单的高潮、共情、认可了一把,就没有然后了。
对于那些难懂的句子,大脑自动忽略不见。
如果让我对别人讲讲这篇文章里讲了啥?
我顶多会简单的说,其实孩子天生是会爱人的,我们平常对他有耐心一点就好。
那,我静下心来,用费曼读书法——重读《爱的智慧》。
其实,第一段句话,我就读不懂。
“儿童的爱,从本质上说是单纯的。他爱,也许是因为他想获得感官印象,并借助这些印象不断成长。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受到了太阳的光芒。”
暂且放过,然后我又用了10倍的时间,重新读了这一章节,认真揣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
不去想所谓的速度和效率,不急于去想他到底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只想去好好理解,这些我都认识的字到底在讲什么?
尽管我用了10倍的时间,用核聚老师给出的费曼读书法重读这一章节,可我仍然只能获得一些粗浅的理解。
今天这个体会,让我明白,
为什么核聚老师会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反反复复读了上百遍?
为什么核聚老师因为此书而精通教育学?
为什么核聚老师可以因为此书洋洋洒洒,滔滔不绝,从各个角度,讲上两个多小时?
因为这本书里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包含心理学,包含生物学,还包括这个精神分析学,还包括教育学、人类学等等。
包含这么多知识,蒙台梭利写这本书的时候把这些知识都浑然一体融入到这个文字之中了。
所以读起来非常之难。
而且,我们读书,非常的浮躁,对效率和所谓的结果特别的在乎,经常是粗暴的拿来主义,想得到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概念,马上改变眼前的一切,不会去深思和理解这句话或者这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实质意义。
若是用了之后,感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又粗浅的认为这个法子是错的。
一味的追求快快快,一味的想多快好省的解决问题。
其实无论是求知还是个人成长,从来无捷径。用我在新媒体训练营里听到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你所看到的牛逼,都是日复一日的专业。”
所有的大神,都是从小白开始的。太多的人,想要直接成为大神,而无法忍受在小白阶段所经历的一切。
今天我耐心的用费曼阅读法重新读了这个章节,那么我获得了什么?
敬畏生命。
儿童的爱是一种本能,天生懂得爱,比成年人更加知道去如何爱一个人。
没有孩子的时候,没有接触这些智慧的育儿书籍的时候,我也粗浅的认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成人可以主导他,在这张白纸上画他想画的东西。
小孩子懂什么呢?我们多爱他呀,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教会他爱,教会他这,教会他那。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
有了孩子之后,真切的够理解了蒙台梭利的这句话:
“儿童的爱极为重要。父母对一切都麻木了,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不再拥有的生机和活力,再次激励他们。”
我清楚的记得,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因为装修房子意见不合,我和老公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争吵之后,我一个人抑郁不语,在卧室里默默的掉眼泪。
而我身边这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先是去做各种平常他不会做的事情,想分散我的注意力。比如说,在我面前走来走去,拿着故事书想让我讲给他听,拿着玩具想让我陪他玩,甚至故意去搞破坏……
我对他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回应。但是这个小小的孩子依然没有放弃。
最后,他坐到了我的身边,紧紧的挨着我,嘴里咕哝咕哝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用他的那双小手,不停的拍打着自己的胸口,还蹭了蹭了我,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终于明白他想表达什么?
小小的孩子想告诉我,“妈妈,你难过,我的心里也很难过。我陪你坐一会儿。”
这件事情从此永远的刻在了我的心里。让我从此抛弃对儿童的误解,敬畏孩子的存在。催生我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去学习关于儿童成长的一切,尽量去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这也就有了家里几百本关于育儿的书,我可以为了自己更加系统的去了解儿童的成长,孜孜不倦的去阅读。
孩子的到来,是来改造父母的,用他美丽的心灵让我们这些麻木冷漠的成年人,再次的学会爱,拥有生机和活力。
爱是什么?
关于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似乎又总是得不到。
今天从“爱的智慧”这个章节里,从孩子的相处当中,我所理解的爱是-有你陪在我身边。
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对你百分百信任,一起开始新的一天,被你搂在怀里睡着,理解你的心情,庆祝你的成功……
在安静的房间里一起读书,慵懒的度过周末,做你喜欢吃的饭食,让你穿得暖暖和和的,感受被你照顾……
爱,就是陪伴,一起经历生活中这些重要的小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该如何爱孩子?
蒙台梭利说,
“儿童发脾气或反抗,只是因为儿童想发挥创造的欲望,而他所热爱的成年人却置之不理,由此儿童与成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当儿童不听话或发脾气时,成人应该想到这种冲突,把他看作成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然,是儿童所做的一切无意识的自我保护。
我们应该记住,儿童爱我们并想服从我们,儿童爱我们胜过其他的一切。”
如果没有看到,没有理解这段句,
当小小的孩子想自己吃饭,却把食物弄得满天飞;想自己洗袜子,却把水弄得四处都是;早晨起床的时候想自己穿衣服,拒绝大人的帮助,却迟迟穿不好……
这个时候我会快速帮孩子搞定,甚至还会责备他。当孩子不配合的时候,我们还会对他发脾气,认为是孩子任性。
那么今天的我知道了,这是孩子学习本能的体现,这个时候对孩子的耐心就会出现,因为我能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自由的环境,尊重他探索学习的方式,尊重他的那些磨蹭,多给他一点时间和耐心,静待花开。这也是正确爱孩子的方式。
为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蒙台梭利说,
“成人用他的行为向儿童展示了人类的举止行为。儿童正是通过模仿他所接触的成人而学会该如何生活的。
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吸引着儿童,并使他们着迷。儿童对成人是那么敏感,以至于成人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儿童的生活和行为。
一个成人对儿童所讲的话,就像用刀刻在大理石上的字一样,深深的印在儿童的脑海中。”
读到这段话,不禁感慨,父母在孩子的世界中,有着这样重大的意义和责任,我们却都是无证上岗,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自以为是,自己做不到事情,却喜欢教孩子去做。比如说,自己不喜欢看书,却要求孩子爱阅读;自己喜欢玩手机,却告诉孩子不能玩电子产品;自己做事没条理,却责怪孩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过去人们常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如今想想,真的是这样吗?这个起跑线似乎画错了地方,不应该画在孩子的脚下,而应该画在父母的脚下。教育孩子,从做好自己开始。因为,我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由此,我在想,教育到底是什么?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呢?
再下面这段话读:
“儿童的心中充满了爱,并且他的自我实现也受到爱的影响。
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物体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是情感的反应,而且是智力发展的需求,他能促使儿童去看和听,进而不断的成长。儿童必须服从这种自然的需求,但丁称这种需求为爱的智慧。”
由此,我们知道,孩子天生会学习,似乎一出生,就自带一种完善强大的学习系统。
在这种强大的学习系统驱使之下,敏锐、热情、乐此不疲的观察环境中的一切,感知、探索这一切,常能看到我们成人看不见的东西,获取他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一切。
教育是什么?生活就是教育。孩子每天所经受的一切就是教育。
这就是我今天用费曼读阅读法重读“爱的智慧”所获得的感受。薄薄的一页半纸,就能让人体会这么多。不同的阶段,再次重读,或许还能收获更多。
PS:我思-关于费曼终极阅读法在人生中的迁移
费曼阅读法是什么?
“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之。”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解决每一个被解决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当我们在生活中,碰到难题的时候,该怎么办?
是逃避龟缩止步不前,还是能勇敢面对现实,梳理总结,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这个难题,暂停,回头看看,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再试试其它方法,也许难题就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