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二战”后的美联储
1、“白芝浩原则”:央行应当在惩罚性利率的基础上,允许自由放贷给有优质抵押品的金融机构,同时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贷款来防止或减少恐慌以及对金融系统和经济的损害。
2、关于战争,经济学家关注的是经费从何而来。通常情况下,战争经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借款。
3、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央行独立运行会比由政府主导产生的效果更好。特别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央行,可以不去理会短期的政治压力,例如为了选举而被迫刺激经济。这样,独立运行的央行就可以采取一些立足长远的的举措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20世纪50、60年代初期的经济理论和实践指出,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制衡关系。这种观点被当时的经济学家所接受。而弗里德曼预言这种政策会引起麻烦,他认为,提高通货膨胀率可能会降低失业率,但最好的结果只是暂时会起到效果。提高通货膨胀率就好比吃糖,你吃了一块糖,在短期内它能给你补给充沛的能量,但过了一段时间它只会让你发胖。
5、弗里德曼的另外一个著名的论述: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6、工资——物价管制政策:众所周知,价格是经济的温控器,是经济赖以运行的机制。所以,管控物价和工资意味着整个经济体系存在短缺及其他各种问题。弗里德曼说,这项政策就像通过破坏温控器来调节一个过热的炉子。(me: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这项政策没有触及当时通货膨胀问题的根本)
7、“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
“大滞胀”:20世纪70年代;
“大缓和”:1987年—2006年(正是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的19年)。
8、“大缓和”出现的原因:①货币政策因素(保持较低的利率);②经济结构的转型(如:即时库存管理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库存);③其它因素。
9、究竟是哪些漏洞(金融体系方面的漏洞)导致房价暴涨暴跌并演变成严重的经济危机的?
一、私人部门:
① 许多人借债过多,杠杆过度。② 近年来金融交易日益复杂化,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监控、计量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却没能跟上步伐。③ 金融机构在各种情况下都偏爱诸如商业票据之类的短期融资方式。大量的短期流动负债和19世纪的存款一样容易遭到挤兑。④奇异金融工具、复杂衍生品等的使用。
二、公共部门:
金融监管机构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基本没什么变化,没能与时俱进。(监管不够全面、监管技术跟不上时代步伐等。)
10、房地产业只是经济的一部分,而利率是用来维持经济整体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