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和不切实际的“物质奖励”给孩子造成的结果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熏心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过于追求和渴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为了小小的职位,去不择手段贿赂;有的顶流的演艺圈的名人为了流量,为了得到更高的片酬和回报不惜弄虚作假误导青少年。

物质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但过度的贪婪物质只会让人陷入贪婪的深渊,变得无法自拔,做事情都是为了得到一些东西,而不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价值感。

有些家长也很困惑,到底能不能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物质奖励该怎样奖励,如何才是更有效,既不伤害孩子的内驱力,同样也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节制的一直用物质奖励去驱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养成了孩子做什么都要回报的坏习惯:

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张口闭口就给父母谈条件,做交换,他们把平常的一件事情都当成是一种交易。

比如妈妈让他写作业,孩子说你能给我几块钱,给的多我就写得快,给的少我就写的慢,甚至不写。甚至有的孩子做的更过分,妈妈让他拖地洗碗擦桌子,同样说你能给我什么好处,能给我多少钱?如果一次一次的用物质用钱去做交换驱动,那么孩子也会慢慢的沉迷于物质中,没有这些东西,他根本没有做事的动力,包括学习觉得也不是自己的事情,是需要拿来和父母做交易做交换的。

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等到学习上孩子就会迁移下来了,多做一套题他就会找你要奖励!和你谈条件了!当你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每次都欲望无止境,并还不珍惜,永远看到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就要、就得有。

这样循环下去就会让孩子养成攀比心态!孩子到了青春期为什么攀比心重,是因为从小培养出来的,所以物质激励对孩子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用不好物质激励就会导致攀比心和虚荣心!

本身学习是孩子的事儿,不要让孩子“给你学习”!物质激励是内动力还是外动力?肯定是外动力!外动力有一个特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一开始是鼓励他动力的东西,会逐渐减少直到没有并且逐渐加码,无法填满他的欲望!物质激励成功的把孩子为自己学习的事情转成为爸爸妈妈学的。

如果孩子有以上这样的坏习惯,我们如何才能正确的引导并让孩子做出改变和认知呢?

帮助孩子树立清晰明确的远大理想和目标

比如孩子不能说做一套试卷,就多向妈妈要一份奖励,让孩子知道他此刻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以后的远大目标和理想在铺路,是给自己做事情,让孩子明确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要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更强调及时的精神激励(肯定和鼓励)

这样的及时的精神激励会对孩子受益匪浅,切忌不要小看这个!

多用鼓励、激励和肯定的语言,胜过单纯的物质奖励,及时的锁定孩子的正确行为,让他对自己的付出满意,觉得既有意义也有意思。

有意思,感觉做这件事情非常的快乐,充满乐趣;有意义,觉得做这些事情非常的有价值,给自己带来内动力和驱动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如何过好每一天,他自然也就明白如何过一年,如何过一生的道理。

用偶像去激励孩子

最近出了不少青少年追求明星的新闻,因为孩子没有找到好的偶像,只追求光鲜亮丽的明星,导致孩子的三观尽毁,最典型的就是“吴亦凡事件”。“吴亦凡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的教育思考。

多给孩子找有使命,有贡献,有远大的梦想和目标的偶像,可以是身边的可以是书中的,也可以是奥运明星。总之找一些正能量的,

让孩子在偶像身上能切实的感受到力量,学到一些东西,进一步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明确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

妈妈是做什么的,孩子的责任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包括家务如何分工也都要有的,不能说,孩子只是学习,不干家务活,让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是不对的!

孩子做家务做的越多,他的家庭责任感就越强,学习上也不例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