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书刊等介质……通过微博、微信、小密圈等平台……我们正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1,信息爆炸,是好事也是坏事
这是好事吗?大多问题,并不是用简简单单的“对/错”、“有/没”、“是/不是”,可以直接回答的。很多时候我们要看情况。比如上面这个问题。大量的信息往好了说,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有用的资讯。例如,你要查资料,只需要谷歌一下,就能看到许多相关的信息;例如,相比过去,我们可以更快速地知道这个世界有哪些大事发生了或者即将发生。能为自己所用的信息,就是有用的信息。同时,大量的信息也会更容易、更无情地收割我们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打开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看到红色点的时候,是不是总是忍不住要点一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轻轻松松30分钟、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被收割了。上个厕所为了“不浪费时间“,“利用好碎片时间”,愣是猫了20分钟?
怎样利用好大量的信息呢?我们不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去寻找有用的信息。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当我们在看有用的信息的时候,就很有可能被无用的信息所干扰。比如,你打开微信,本来要看关注的微信号文章,但很可能就“一不小心”点了朋友圈的动态。所以我们要保持警醒的状态。碎片化的时间用来看有用的信息、用于学习,积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回报。
2,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最有效的找到有用的信息的手段,就是付费。其次是看来源。便宜没好货,更别说是免费的了,虽然这个说法有点极端,但大多数情况还是适用的。看新闻、消息,要看出处。一般大报纸、大平台的消息会相对大众媒体更靠谱一些。比较优秀的、知名的人发送的信息也比较可靠。原因很简单,这些媒体或公众人物必须为自己的信誉负责,自然做事说话也会更小心谨慎。
3,保持对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专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说明什么?没有人有义务和责任给你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我们一定不能做伸手党。在收集信息的同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
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浅聊两点。1,利益冲突。不同的人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很多时候在于他们所身处的位置——屁股坐哪,决定他们所说的话。比如看高房价和看地房价者。2,是否符合逻辑。这就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思考和求证。
在这信息泛滥的时代,希望我们都能练就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