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社会和时代的道德状况常常是有一种诉求的,比如在如今,人们对于那些自私自利,没有公德心,面对不义之事也能做到袖手旁观的人,是极其厌恶的。
这种人好像已经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心,变得麻木不仁,这在古代也是存在的,而且有一个朝代,把这种现象变得尤为严重,这个朝代就是清朝。
清朝一直被现代人批评为最麻木不仁的朝代,清朝百姓也被批是最“奴性”,最麻木不仁的百姓。
这个朝代最令人发指的是,人们不仅自己麻木不仁,甚至把麻木不仁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习惯。把自私自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发展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而这种意识最终造成的后果,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我们不禁产生疑惑,一个朝代为何能把本性最为纯良的老百姓变得麻木不仁。
清朝就是个高度集权的皇帝专制国家,皇帝的权力大得没边。为了不让别人反对他,清朝政府采取了许多手段来控制人们的思想。
比如,清朝搞起来了文字狱,对于那些胆敢反抗皇帝、发出反对声音的文人,就会狠狠地打压他们。
这种恐怖的气氛让大家都不敢随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时间长了,人们的思维变得迟钝,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总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态度。
清朝社会的阶级划分非常严格,人们被分成了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
各种阶层之间的差距很大,想跨界都难。这种等级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好多人都过着穷困潦倒、受压迫的日子。
时间长了,那些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们,往往会对社会失去信心,变得麻木不仁。
大清那会儿,儒家思想成了官方的意识形态,还在教育里面占据了老大的位置。
不过,儒家思想的保守和封闭,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
同时,清朝政府还搞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和思想碰撞。这种封闭的文化氛围,让人们的思想变得呆板,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清朝,教育并不普及,大部分人都没机会去上学。这导致人们缺乏知识和文化,也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而且,由于教育资源稀缺,就算有机会接受教育,很多人也只能学到一些过时的知识和观念。这样的教育环境阻碍了人们的思想发展和精神面貌,导致人们变得麻木不仁。
咱们就拿清朝的文字狱来说,这是一种很狠的思想控制方式。清朝的统治者会抓捕、审判甚至处决那些敢于批评皇帝的文人,这样就能压制不同意见,保持独裁统治。
比如,康熙年间的戴名世案和雍正年间的吕留良案,都是典型的文字狱案例。这些例子充分证明了清朝政府控制思想的残酷和冷血,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思想被压制和变得迟钝。
还有,清朝社会的等级制度也导致了人们的麻木。
在那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只能靠着规矩和框架活着,想要突破自己的层次太难了。
这种缺乏流动性和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让很多人感到无助和绝望,从而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