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与丝路文化】第一讲:丝帛锦衣(续)

张骞一行人穿过匈奴控制之下的河西走廊,被俘、被关押再逃脱,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在阿姆河边重新立国的大月氏人,人家却在那里安居乐业了。那个地方远离匈奴和乌孙的威胁,国土肥沃,物产丰富,他们已经逐步放弃了游牧生活,更不想再征战,向匈奴复仇这种事变得遥远而无意义。张骞在大月氏国呆了一年多,无法说服他们,只好往回走。归途中又被匈奴人扣押,到公元前126年,张骞和他的向导兼翻译堂邑父,还有他的匈奴妻子回到洛阳。13年的苦旅,当初一行一百多人最后就剩下他们三个。

张骞第一次西行,虽然没有达到出使的目的,可他把西域的情况,尤其是地形地势、物产、风俗都摸了一个遍。他归汉的前一年,125年,汉武帝派卫青引兵北上,突袭占据河套及以南地区的匈奴人,全部收复了河南地。这时候,汉军拥有的战马超过60万匹。——60万匹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对比一下就知道。清朝号称自己是马背民族,擅长弓马骑射,清军拥有的战马数量是19万匹。有了一支这么强大的骑兵部队,又有卫青这员猛将,现在张骞回来带路,再加上一个小将霍去病,汉武帝后来发动的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所向披靡。到公元前119年,汉匈战事平息,匈奴势力大范围退缩,雄踞中国北方百余年的匈奴从此一蹶不振。

漠北决战之前,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一回带了三百多人。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张骞这一次出使和上一次可不能同日而语,不仅道路熟悉了,人多了,更重要的是大汉王朝的威望如日中天。张骞这次西行历经4年,一路顺风顺水,从此建立起大汉与西域的往来交通。

张骞死后,大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后来,汉武帝把江都公主细君嫁给乌孙王,细君死后,又再嫁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但也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双边的关系,与过去和亲的性质大不一样了。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驻守在乌垒城,这是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天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至此,从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畅通无阻,后世闻名的陆上“丝绸之路”确立了。这条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彼此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全面铺开。西域各国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芝麻、大蒜、豌豆、姜等十几种农作物,还有乐曲、舞蹈、杂技和胡琴、琵琶、箜篌、胡笳、笛子等乐器,还有迷迭香、紫檀、没药等等香料,还有毛皮和毛织品、棉织品,还有汗血宝马,甚至西方的生活用品、器具,都从这条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中原先进的凿井技术、冶铁技术、养蚕和丝绸织造技术,也都在这个时期更有规模,更大范围地西传。丝绸之路的贯通,不仅第一次实现了汉文化和西方各民族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大融合,也直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发展。

丝织品风靡亚欧各国,中国运来的供不应求,亚洲西部一些当时比较富裕的大国,比如波斯和拜占庭,就会想要自己养蚕,发展丝织业。占据地缘优势的新疆,成为丝织业传播的前哨。《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记录过一个传说。说的是有个“瞿萨旦那王”,听说“东国”有蚕桑这么好的东西,派出使者去求。可是东国的国王是个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的先驱,他不仅不肯给,还下令边境关防特别小心,不能让桑蚕种子流出去。

求不到东西不要紧,瞿萨旦那王干脆直接要人,向东国国王求娶公主。东国国王真是可爱,他舍不得蚕宝宝,倒舍得自己家姑娘,答应求婚,可他没料到女心外向啊,嫁出去的姑娘可不见得凡事都向着娘家了。那公主听了迎亲使者转过来的话,她未来的夫君让她设法弄点儿桑蚕种子带过来,她就秘密派人去找,把这些种子缝在她的帽子里头。出嫁的时候到了关防,那些人检查再严再仔细,也不敢动公主的帽子。这些种子就这样到了瞿萨旦那国。——嗯,这个今天说来,就是叛国罪。叛徒公主后来成了王妃,把禁止砍伐桑树的命令刻在石头上,说是凡有砍了桑树、伤了蚕蛾的,神明不佑,从此养蚕丝织在这片地方发展起来。

这个传说里的“东国”当然指的是中原,“瞿萨旦那国”就是古于阗国,考古发掘在这片区域找到过公元4世纪时期的桑树。于阗国后来在织造技术上虽然远远比不上中原,但养蚕种桑成了一个大产业,以至于古印度文献里把这个国家叫做“蚕国”。东汉时期匈奴王发兵三万去打他们,索要的贡品也是丝“絮”,我们现在说“絮絮叨叨”的那个絮,是把蚕茧初步处理之后得到的,比较粗糙的成品。

通过于阗的中介,养蚕制丝的技术传到了波斯,也传到了印度。中国的丝织品,一直是波斯的楷模,到公元五、六世纪,波斯产的“绫锦”,已经很有名。到隋朝的时候,有一些中亚、西亚小国到中国来朝拜,竟然有用波斯锦来做贡品的了,中原因此学会了波斯的花样和织法。波斯商人,那是出了名的会做生意,他们的丝绸主要销往罗马,掐住拜占庭王公贵族做衣料和装饰品的大量需求,越卖越贵。那拜占庭的人当然不乐意了,想方设法要自力更生。好在波斯不仅有丝绸,也有叛徒。拜占庭的历史学家,迪奥法尼斯,记录过,有个波斯人把桑树和蚕种都藏在自己的拐杖里,带到了罗马。罗马在波斯、印度之后,也学会养蚕制丝了。中国的养蚕和制丝技术对世界的影响,就是这样像水中的涟漪一样,一圈圈散开,越散圈子越大,从2、3世纪到7、8世纪,持续发展。

如果我给大家出一道题,让大家列出中国对外输出的三大类物品,估计绝大部分人列出来的应该是丝绸、茶叶和陶瓷。而在早期的丝绸之路上,陶瓷并没有那么显眼。不是因为陶瓷不好,而是受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的限制。陶瓷这种东西,比较重,又容易碎。即便在官道上,用骆驼马匹背着拉着跋山涉水,成本也是相当高的。相比之下,运丝绸和茶叶简单得多了。还有一样东西是中国特产,在西方大受欢迎,又轻巧,又比丝绸和茶叶还经得日晒雨淋、暴风狂沙的,就是漆器,油漆的漆。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

在西方,如同陶瓷被叫做“China”,漆器被叫做“Japan”,真叫人啼笑皆非。这样东西的的确确起源于中国,是我们的先民用化学知识结合工艺美术技能的重要发明。漆器耐潮、耐高温、耐酸碱腐蚀,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直至明清,几千年来不断发展,工艺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到今天,著名的有北京雕漆,在木胎或铜胎上髹饰几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为主,风格富丽华贵的不得了。江苏的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特色,光彩照人,非常精美。福建脱胎漆器,色泽光亮,轻巧美观,还有四川漆器……等等,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现代的工艺也仍然有很多精品,网上的图片很多,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看看。漆器,才是最早和丝绸一起,输出到西方的纯正中国货。但是,对漆器以及漆器研究的重视,我们比不上日本,尽管他们的工艺是中国基础上的传承和发扬。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我们还是回到丝绸。

汉代以后,三国鼎立,两晋分裂,然后隋朝重新大一统,直到唐代,中原的生产力发展迎来又一次大发展。之间漫长的岁月里,古代中西交通的南北两道上,形成了于阗和高昌两大文化经济中心区域,一南一北,分别成为中国和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相互接触,渗透的前沿地区。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很多内容,和这两大区域有关系。

我们再来看两张图片。第一张是出土的唐代蜀锦,就是四川出产的锦缎;

第二张大家看到的这个玉雕的挂件是民国末年,也就是近代的东西。

对比这两件时代相隔这么久的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它们的图案都是外围有一个双线的圆轮,圆轮的当中又填上大小相等的圆珠珠,这种纹样就叫做“联珠纹”。有些地方写作联络的联,有的用连接那个连,意思都一样。蜀锦的全名叫做“联珠双树对鹿纹锦”,这是早期的双线联珠纹样,中间的图案大多是鸟兽树木,而且都成双成对。发展到现当代,“白玉联珠纹花片”中间就没有原来对称的样式了,这是与传统的中国风结合,一千多年演变的结果。 “联珠纹”是波斯的纹样,6世纪、7世纪的时候,通过波斯锦传过来,改变了过去中国纹样的布局。我们过去的卷云纹啊,或者各种鸟兽纹啊,贯穿全幅或者前后连续。“联珠纹”用圆圈把花纹分成了一个个单元,对纺织品和中国整体的工艺美术的图案设计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一直到现在,联珠纹还是中国世俗社会里很常见的一种纹饰。波斯锦还带来一些其他的纹样,比如说野猪纹啊,立鸟纹啊,也突破了我们原来在鸟兽纹样方面的局限性。

随着波斯锦传入的不止是纹样,也还有不同的织法。我们当时的织法,是平纹重组织起底,由多彩的经线起花,夹纬用的是单线,也就是今天说的汉锦织法。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汉代蜀锦,上面有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1995年在新疆出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块锦缎上,我们可以看到云气纹、鸟兽纹横贯全幅,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波斯锦传入以前典型的汉代纹样,也是典型的织法。波斯锦带来的工艺,是斜纹重组织起底,纬线起花,夹经用双向循环,这样每一根线就必须夹得很紧,整片织物才有可能比较平整。我们今天看到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工艺,都是波斯织法传入之后演化出来的。

讲到这里,我们顺便提一句,现在我们说蜀锦、宋锦和云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但在唐诗里,我们看到张祜说“晓风抹尽燕支颗,夜雨催成蜀锦机”,花蕊夫人说“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罗隐说“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等等。因为其他地方的锦缎,在唐代还没那么有名,也没那么贵重。蜀锦在中国丝绸织造史上,历史最悠久。西汉时,蜀锦已经行销全国。三国时期,蜀锦的生产发展最为迅猛。诸葛亮治蜀国,非常重视蚕桑生产,他不仅主要靠锦缎和外界交换物质,也靠锦缎来支出军费。

到唐代,丝绸这样东西和李唐王室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开元、天宝年间,怀仁可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回鹘汗国。回鹘政权受唐王朝的册封,和中原的往来很密切。尤其是在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这一百多年里,河西走廊的通道是被吐蕃切断了的,安西四镇后来也相继陷入吐蕃的手中,回鹘人和粟特人成为葱岭以东,丝绢贸易最大的中介商。他们手头的丝绢,不是买来的,是用马匹和中原换来的。 中原缺良马,历史上不断出现用丝绢和茶叶去和草原民族换马的事情,不过唐代和回鹘的“绢马交易”可不是等价交换。

这里又得转回去讲讲历史,我们今天这一讲的时间到了,留到下一讲继续。我们的下一讲,“窑场海船”,主要讲陶瓷。

第二讲:窑场海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0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0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1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75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7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4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7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8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7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1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