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的春节,因为疫情的来势汹汹,走亲访友,敲锣打鼓庆祝的热闹场面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全家人的“蜗居”生活。
一时间,抖音酸奶蛋糕、凉皮制作、电饭煲蛋糕等等成为大家宅在家里的消遣。
年前,我们已经回到乡下。闲来无事翻看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书里介绍了一道菜“土芝丹”,名字雅致,其实就是芋头,书中还介绍了芋头的做法:火烧、清煨配肉皆可。想起娘亲曾做过的酸菜炒芋头:芋头煮熟去皮、自制酸菜少许,配之蒜、干辣子、热油下锅,撒盐,快速翻炒即可起锅。热气腾腾中,芋头的雪白微紫和红艳辣椒就让人食欲大增。虽然没有赵两山“煮芋云生钵,烧茅雪上眉。”的丰富想象力,却也能让味蕾来一次软绵体验。
年三十,没有亲朋好友的聚会,没有满汉全席的丰宴。只有娘亲亲手制作的酥肉。娘亲做的酥肉,是用鸡蛋和面粉搅拌,放入用盐腌制过肥瘦相间的猪肉,以屁股肉最佳。加入适量草果面,盐,泡过的姜水,适量啤酒、酱油,醒发一个小时,慢火炸至金黄捞出沥油。酥肉吃法可蒸可煮,最好吃的还是出锅那刻:面粉的酥脆,冲淡了肥肉的醇腻,鲜香中烫嘴也不重要了。
李老师家的酥肉做法步骤一致,配料简单:豌豆粉,鸡蛋,盐,猪肉。形状和娘亲做的圆形不同,为瘦长。因为肉的切法不同。而且瘦肉和肥肉分开。公公婆婆每年年前炸酥肉。这一天,从准备到炸制都是公公来做,婆婆配合。
炸好的酥肉是我们烤火取暖时的零食。切成小块的酥肉,“滋滋”冒油,被火燎的有点糊的边角是最美味的。可惜今年,由于疫情,没有口福享受了。
年初一,早点——面条。想起好友爸爸的拿手早点:素汤面条。沸水下面,趁面条在锅里翻滚,在碗里加入小香葱、细芫荽、蒜、小米辣、盐、酱油、味精、猪油,此时面条已经翻滚几遍,捞出,舀入煮过面条的汤,用筷子搅拌,入口,面条的劲道与猪油的丰腴真是绝配!
这道早点,已经被五谷不分的好友完美继承,正所谓“一招走天下”。
农历十八,宜大吃。油呛毛肚最下饭。准备小米辣、蒜、姜、香茅草舂碎。热油下配料,毛肚,盐,爆炒,刺激的辣味充斥厨房更让人下定决心多吃一碗饭。
一日三餐,无论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只要能与心爱之人共飨皆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