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侃:博物馆=现代墓穴
20250521
这种言论,乍一看有哗众取宠之嫌,看过之后会不会有些感觉呢。
墓穴言论的理由
之一:大部分被观看的展品都可以来自墓穴
这些物品占据博物馆的大部分,也是看客聚集的地方。这些展品都是有史以后的人造物品,但不是人造物品的全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也不是常用器具,更不是先民们使用的。
说一个特例,墓穴里也有绘画,一千多年前的。
说一个常态,博物馆里有,但是不多,钉钯,犁铧,蒸锅,千层底布鞋,去看这些的人也不多。一方面留下来的少,一方面也不值得看。
之二:几乎所有的展厅就像一个墓穴
昏暗的灯光,曲折的路线,奇特的物品,没有一丝一毫生机,透着一种阴森与诡异。
如果说有些展品需要限制光线,比如丝织品,字画,漆器等,可是也还有不用限制光线的,比如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青铜器,金器等,却也要营造出墓穴的氛围,就有些怪异了。
之三:建筑形式
墓穴是对现实的复刻,展馆是对墓穴的模仿,现实在博物馆里丢失了。
之四:广义的墓穴
可以广义的理解墓穴。
人为埋葬是一种,陵墓,自然埋葬是一种,灾难。
还有一种,是对精神的掩埋,比如三星堆。
看了些什么
之一:关联
简而言之,博物馆只有两个元素,或曰要件,被看的,展品,去看的,观众,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之二:向上的偷窥
谁去看,为啥去看,说是学习,也可以说是偷窥,向上的偷窥。
向下的叫私访,体察,随时随地,没有限制,没有惊奇,没有感叹。
刘姥姥可以去大观园,林黛玉却去不得原乡。
悖论
之一:
远离墓穴,却又进入墓穴,因为现实走失了。
之二:
似乎博物馆变样了,正在进入一种所谓的模式,难以想象在模式下运行的博物馆会不会也走其他模式的老路,还是会有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