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新鲜的开始都是让人期待的,比如她,被称作薛老师的那一刻,就觉得世界非常灰暗。
15岁的少女,字典里还没有“选择”这个词,只有“听从”。事实,她也表示过反抗,比如,在师范入学面试时,她故意将广播操做得有气无力。又比如,工作的第一年,她很“勇敢”地走进校长室提出辞职。她自认为自己有一身闯天下的本事,绝不能让自己封闭在那个小而破旧的校园里。尤其是,工作的第一天,她就受到了学生的嘲笑。又黄又瘦的她,戴了一顶滑稽的帽子,还未满18周岁。
最初的日子,似乎命运和艰难缠绕到一起了,一切都很辛苦。课时排得很满,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让她倍感压力,需要凭空杜撰以应付各种检查更让她伤透脑筋。那件“勇敢”的事,让校长非常失望,不再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她。事后,薛老师终于知道自己必须得做老师了。尽管仍旧是不情不愿,但也没有自暴自弃,她接受着一次一次学校推荐的比赛。演讲比赛没有获奖,她跑到山上请算命先生预测出自己注定工作不能出色,以求自我安慰;大庭广众之下跳舞,仍旧没有获得奖项,她花一块钱坐公交车全程埋头痛哭;学生的节目没有得到好名次,她整个人瘫软无力以至于校长不停地劝慰。
还有没有哪一个开始,是如此的让人不堪回首?
直到有个学生给她递了字条,薛老师,你上课时为什么不微笑呢?她忽然有些想流泪,工作已经两年,她方知晓快乐的奥秘:没有人会爱慕一张冷冰冰的脸,你不对人笑,别人也不会对你笑。自那以后,薛老师经常需要反思,因为改变自己惯用的教学表情,似乎有些困难。当新老师的那几年,似乎总在与学生的聊天中碰壁,还有她那凡事寄希望于别人的性格,也总是让自身处于尴尬的局面。事实似乎都能抓得住,唯有心情飘忽不定,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时,她便是成长了。
如今略一思考,就知道那个不愿回头去看的过去,都源于不热爱。但是人心是奇妙的,那个少女经历叛逆之后,和学生一起融入到了校园这个纯然天地。薛老师开始感受这份职业的欣喜。她看到另一科的作业偏多,便坚定地要求那位老师收回一半的作业纸;她给班上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买衣服,并和孩子交流怎样将衣服穿得好看;学生磕碰受了伤,她流下担忧的眼泪;为了让学生不抗拒写作,她尽力地写评语回应他们,靠近他们;她绞尽脑汁实施班级制度改革,以建立和谐向上的氛围;她总是千方百计说服家长以实际行动践履对孩子的关爱,有时甚至是请求……当学生跟她对视,目光纯真而愉悦,那一刻她觉得“教师”二字无比珍贵,她决定要守护这份珍贵。
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母爱的体验让她新生出了对学生的不一样的爱。对孩子永远有一份体恤之心,是教师最美的体现。不仅仅只体恤他们温饱、冷暖、喜乐,更要体恤他们的精神成长。薛老师用阅读引领孩子们,指引他们探视自己的内心,知晓自己的渺小,但懂得在自己面前铺一条宏阔的路。她深深懂得假如不向世界万物敞开心扉,便不能领悟幸福的含义。她爱和学生沉浸在课本之外的课程里,在学习和考试之间寻找到一种自洽。
一位乐天自足的教师,必有一双伶俐的眼睛,探寻世间的美好,喜爱朴实、淡定的生活。每天上班路上迎着的那束光,它照在她的脸上,可知道,它经过长途跋涉,它来自陌生的宇宙。它让头发光泽,让皮肤透亮,让汗水晶莹……她那么骄傲地迎着它,因为它不光照亮她的身体,还和顺了她的内心。享受每一次课堂,珍惜每一段交流,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活动,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努力后的结果。
亲爱的薛老师,她也许不能活得熠熠生辉,但一定能活得恬淡喜悦,让自己的这个阶段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要好。去打扮自己,让生命焕发出精神;去阅读,接受文字的洗礼;去看世界,赞叹天宇之下美妙无穷。然后,还是要回到那个自在的小小讲台,完成她骄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