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源于一位焦虑的单亲妈妈。
这位妈妈在和丈夫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工作、生活、孩子的学习、前夫……就如几座大山,把她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她自己在看心理医生,说女儿也在看,有时她们会很开心轻松,但有时两个人都会很焦虑。
孩子面临高一分班考试时,她很担心女儿考不好。既怕女儿不看重这次考试,又怕女儿太看重这次考试。
她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满是焦虑和对女儿的期盼,以及……要求……
(她说这封信并没有给女儿看,但我有些担心她在言行举止间已经将这些焦虑传递给了女儿)。
其实,我也不能给出什么太好的意见,更多的,还是要当事人考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希望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要想清楚对自己和孩子来说,什么东西才更重要。
以下,是我给这位妈妈的回复,仅做参考:
看了你的信,我第一反应是希望这些话你没对女儿说过,希望这封信你没给女儿看过。
这些都是你的压力和焦虑,但通过这封信,你全部转给了女儿。
然后我想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丰富和提高自己。再好的大学也不过就是一块敲门砖,生活的路还长,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和对新事物的了解。而不断的学习,必须保有“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在上学时已消耗殆尽,以后漫长的路怎么走呢?
再然后,我觉得我说的这些大约都是废话。因为我不是你,我没有处在你的环境和位置,我也感受不到来自学校、女儿的同学、女儿同学的家长、自己周围环境甚至前夫给你的压力。
也许,向女儿坦诚你的焦虑和压力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我觉得你们俩都需要放松些,再放松些。
人生的路实在太长了,可以看得长远一点,不要为一场考试和人生路上的某一步背负过多。
我们的大多数的孩子,最后都会是普通人中的一员。生活会不断的给他们压力,也会有很多的动力。但日子过得辛苦还是快乐,都在于自己的内心。
如何平和的对待每一场考试和挑战,也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
其实就我自己而言,我也不能确定我是否会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不排除无意之中会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从而让孩子察觉到。
毕竟我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情绪。高兴时会笑,遇到太多不顺心的时候也会烦躁。但我确实不会太看重孩子某一次考试的成绩,也不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一方面,一次考试的好坏,只能说明这次考试考好或者考砸了,除此之外,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另一方面,学习、考试,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不需要替他焦虑,也不需要替他紧张。他自己的事情,从头到尾都需要他自己去面对。
考砸了?便看看是哪些地方的问题。若因马虎,自己下次吸取教训;若是有不懂的,便去弄懂它。
考好了?那也只证明这次考试的内容会了,不代表之后的学习会一帆风顺。
父母不紧张,孩子也会放松很多,会用更平和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考试、去面对人生的每一次考验。
孩子幼时,父母起到看护和引领的作用;大一些时,父母只是引领者;再大一些,父母只是建议者。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得看清自己的位置,不可越界。因为他们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不该是我们的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