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是感受最深的话。
上班总是迟到,时间再充裕也会迟到,很多是对厌恶又无法改变的工作的无声反抗。
愤世嫉俗,多数是对自己能力欠佳之愤怒的转移。
爱听溜须拍马或自大自吹,往往是自卑被他人利用或在自己消解。
拖延症,多数是对完美主义得妥协:因为如果是时间不够所以没那么完美,那么我还是完美的。而完美主义者的背后往往是无法正视个人的残缺与面对世界的混沌。
老年人总是容易被骗子骗:很多只是想让孩子多抽空关心一下自己。更深层的问题是拒绝承认自己已经变老,才给了自己与子女更多苦恼,给骗子更多可乘之机。最终是因为被死亡的恐惧所打倒。
以上这些都是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真实案例,作者从自己丰富的从业经历中一次次遇到,体会到了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且心理问题需要的并不只是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而最终写就了这本全球售出近一亿册的心灵旅程指南。
人们于一个问题痛苦,多数都是因为背后潜藏着一个更难的问题。而这个表面的问题正是人们为那个背后的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当前这个糟糕的解决方案,将会引起更大的灾难。
人们无法脱离眼前的痛苦、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只是因为那样将承担更多的痛苦、将面对更大的问题。现状即是最佳,它已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之后的结论。
而这些问题背后的问题经过一层层抽丝剥茧几乎都指向安全感、爱与家庭、死亡、宗教、人生的意义、自我的认知等支撑一个人内核的那部分。
对此,叔本华的总结是: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积极的;幸福则是消极的,并无实体存在。没有痛苦的时候,那种消极的感受便是幸福。
痛苦是一个人本身之定义的外显。如同一个人只要去看,视野便有局限,这局限便是这个人,而幸福就是上帝视角,没有局限,便只归属于上帝的所在。
世界之大,人的境遇几乎能被穷举,每个人的痛苦和问题几乎都能找到镜像:类似的痛苦和问题,不同的人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的坠入谷底,有的化茧为蝶。
这背后的不同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是看清问题的智慧,而是直面自己的勇气。
有这勇气,很难。最终拥有了此勇气者,皆已不是凡夫俗子。
而我等凡夫俗子最需要的是一点点积攒这勇气的脚手架,一步步践行这过程的食粮,好让自己一层层的盖上去,盖到云开见日的那一层,这便是作者此书所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