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时任吴县知县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与董思白书》书信中,说:“《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
这是有关手抄本《金瓶梅》传世的最早记载,可惜董其昌并未回信,或许碍于身份,仅限于私下会晤。其弟袁中道在《游居柿录》中回忆说,董其昌先是称赞“《金瓶梅》极佳”,后又表示“决当焚之”。另,嘉靖隆庆年间的大人物徐阶和王世贞虽藏有手抄本,却并未留下只字片语。
作者
四百年来,学者们想把兰陵笑笑生的真名实姓考证出来,遗憾的是任何人也没有找到关键的证据,一切都只是推测。至于《金瓶梅》的可能作者,现已有六十个之多,但都存在不确定性。马瑞芳认为,“最早提出《金瓶梅》作者的几个人,用的都不是确指而是推测、传闻的口气。四百年前,跟作者同时代的人都搞不清作者是哪位,四百年后,学者们再来研究,即便不是瞎子摸象,多少有点儿像隔皮猜瓜。”
既然《金瓶梅》的作者和成书等问题悬而未决,那么我们倒不如踏踏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在小说中汲取有营养的内容,让前行的力量变得更加巨大。索隐派和考证派,毕竟是专业的金学家的事情。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只需要掌握其外在的内容和领会其内在的精神便足矣。此外,语易并不赞同“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等观点。
地位
中国明代诞生了“四大奇书”,它们分别是:描写诸侯之争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江湖道义的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描写妖魔仙道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和描写市井流俗的世情小说《金瓶梅》。然而,随着清代描写上层贵族的世情小说《红楼梦》横空出世,便把“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替代了。
《金瓶梅》自《水浒传》接枝开花以来,虽历经四百余年,却仍然背负着“淫书”、“禁书”等恶名。这部毁誉参半的中国古典著名长篇小说,现已被译成英、法、德、意、日等二十余种语言,其历史、思想、艺术等价值越来越受到各国读者和学者的认可。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美国学者海托华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中指出:“中国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二书,描写范围之广,情节之复杂,人物刻画之细致入微,均可与西方最伟大的小说相媲美。”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认为:“当读到最后一页、掩卷而起的时候,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王汝梅教授认为:“《金瓶梅》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对女人的发现,对家庭的发现,对商品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发现。”
版本
据现有资料来看,《金瓶梅》大约成书于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先是抄写流传,后是刊印发行。我们可以断定:眼下的各种版本,绝非《金瓶梅》刚刚面世的样子。目前,《金瓶梅》主要有两套系统、三个版本,供读者选择:
一是词话本,也称万历本。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瓶梅词话》第一次刊行面世,被视为现存最早的刊本。词话本存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具有明显的民间说唱色彩。词话本,可看:梅节校订《金瓶梅词话》,里仁书局发行。
二是崇祯本,也称绣像本。崇祯年间,无名氏大幅度评改了词话本,增加了木刻插图200幅,遂成《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可看:董玉振主编《金瓶梅》,南洋出版社。
三是张评本,也称第一奇书本。康熙三十四年(1695),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把自己十万余字的评点刊刻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张评本,可看:王汝梅校注《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
绘画
语易认为,《金瓶梅》起初是说书人集体编撰而成的一个底本,后经兰陵笑笑生整合而成词话本,再经无名氏修改成崇祯本,终于张竹坡评点本。美籍华人田晓菲在《留白:秋水堂论中西文学》中指出,“绣像本最大的特色,是慈悲。因为慈悲,所以对人物有理解,有温爱,也有幽默,有距离感。不像词话本,充满了谆谆的说教,严厉的谴责。”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画家为《金瓶梅》增添了无尽的魅力,语易最喜欢的是清内府彩绘绢本《清宫珍宝皕美图》。清朝某位画家按照崇祯本的回目,在木刻版画的基础上,以工笔重彩细致描绘,可惜存世不多。再者,胡也佛用西洋透视之法,创作了大约30幅彩绘绢本《金瓶梅秘戏图》。
@语易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