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寄住在朋友和她妹妹租住的一间狭小单间里,在那里,我遇见了和我之前认识的广州不一样的生活风景。
仲夏的羊城很早就醒来。六点多天已大亮,楼下的食店开始蒸制早点;街角的菜市场里,蔬菜瓜果,鸡鸭鱼肉,全部都已摆上台面,准备就绪;隔壁的孩子醒了,大声哭闹,不知是饿了还是撒起床气;老人出门晨练,互相打招呼,聊世界杯;路上的公车渐渐多了起来,路边的植物散发着辛辣气味,天上飘着大朵大朵的厚乌云,看来免不了一场急雨。
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关于这个城市的细微声息。这半个月里,我每天都在类似的清晨醒来,一睁眼就看到头顶悬挂着的衣物,还闻得到空气中滞郁的潮味。
都是生活里最为真实的面目。
我毕业了。
这个毕业季和过往十多年的都不一样,它是匆忙的,混乱的,奔波劳碌的,曲折迂回的,筋疲力尽的。所幸这半年的动荡不安终于告一段落。有过许多困难时刻,很多迷思,很多眼泪,很多慌张,很多虚无渺茫的希望。但也得到了许多无私的帮助、真诚的鼓励、默默的支持。家人、朋友一如既往地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以“平常心”予我“平常心”。所有这些,都被我一一归置心底,郑重对待,感恩万分。
“日后尽量别教今天的泪白流 / 留低击伤你的石头 / 从错误里吸收 / 也许丰收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 但当你智慧都酝酿成红酒 / 时机先至熟透”,多年过去,这首歌依旧如此贴切我的路途心境。谢谢每一位陪伴我走过这段路的你,难时更见人心,你们是我得到的恩典。我亦一直记得多年以前少良跟我说不要忘记感谢自己。所以,感谢我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坚持和勇敢,我长大了。
这两年越发觉得,愿望实现时的心境与最初时总有些差别。或许是因为我的愿望实现的时间长一些,然后中间的反复折腾,心情的跌宕起伏,都在不断消耗着当初的纯真和热情。而且于我个人而言越是困难的经历,我越难以言说当中有过的困难时刻。旁人问起,我最后都是简略带过。或许是其中耗费太多心力,过后再无力气提及,也没有必要。很多事情,经历的过程本身已是一种学习和修行,从中领悟到一些关于人生的真相,积累下一些经验,就不枉费白白遭遇此事一场。
但这不代表我就不再迷惘。
我依旧迷惘。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当然也会有不一样的迷惘。读书的时候对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感到很迷惘;开始工作了,会对日后的职业发展感到迷惘;工作稳定了,会对家庭构建、人生走向感到迷惘;中年了,或许还会对子女问题,又或者对事业的进一步开拓产生迷惘;到了暮年,可能还会迷惘于如何把老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自在。
迷惘从未消散。或许它永远不会消散。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必须学会与“迷惘”同行。所有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 “脆弱”、“迷惘”等等这类词语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都是很糟糕的状态,它们关于良善、心地柔软、思考、潜在机会等等的积极意义,往往被人忽略。也因此,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去珍惜自己的脆弱和迷惘,我们常常就在恐惧和抗拒它们的过程当中,错过了可能会得到的重要启示。
我的大学时期和过去的读书时光相比,显然不是那么顺遂。或许就是之前受的挫折太少,才会在摔了狠狠得一跤之后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去重新站起来。又或许是因为我还太年轻,很多问题还不晓得如何去处理得更好,也不够豁达乐观,常常陷在“欲速则不达”或者是“用力过度反而适得其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的状态中。但在黑暗中摸索,跌跌撞撞,兜兜转转,起码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无论处于人生何种状态,既然已经遇到,那就学着接受它,面对它,度过它,除此之外,抗拒和沉溺都是徒劳的。亦然送我一句歌词,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stand a little taller。是的,一切都是为了教我们成长,为了让所有遭受的苦痛不白费,我们更应该把艰难的时间过得更有意义。
这周看的书是朱川凑人的《明日绽放的花蕾》。“奇异的,现实的,孤独的,美好的,残酷的,温暖的,都是朱川凑人。”确实,七个短篇故事,开端或是奇异虚幻,或是美好纯真,或是平淡无奇,或是伤痛不堪,但都经历过回旋曲折,最后总有成长与慰藉。无论得与失,重逢或离别,朱川通过笔下的人物传递一种光明积极的面对态度。朱川的文字总让我置身雨天,感受得到细雨绵绵的柔润和大雨倾盆的淋漓;听得到雨水顺着屋檐滴落石板上的声音,拍打在雨伞上溅起水花的声音,在地面上汇聚成一股股泉流奔向江河的声音;闻得到空气被洗刷过的洁净,泥土的清新,街道湿漉漉的气息——用这么一段笔墨来形容我的阅读感受,是想要说明,阅读朱川的文字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新奇很美妙的感受,而在我看来,能够让读者读出字里行间的温润暖意,那这个作者是有着温柔内心的。况且,这还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者。
这个仲夏,与大家分享这本带着清凉雨意的《明日绽放的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