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汉书.律历志(上)》诗解5量者龠合升斗斛权者铢两斤钧石权物钧生衡运生规圜生矩方生绳直生准正钧权五则
题文诗: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以量多少.本起黄钟,
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
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十龠为合,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五量嘉矣.
其法用铜,方尺圜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
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合龠.其状似爵,
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
左一右二,阴阳之象.其圜象规,其重二钧,
备气物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声中黄钟,
始于黄钟,而反覆焉,君制器之,象也龠者,
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生物.合者合龠,
之量升者,登合之量.斗者聚升,之量斛者,
角斗平多,少之量也.量者跃于,龠合于合,
登之于升,聚之于斗,角于斛也.职在太仓,
大司农掌.衡权也者,衡平权重,衡所以任,
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厎,以见准之,
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
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曰玉衡.
论语有云: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车则见,
其倚于衡;齐之以礼.此衡在前,居南方意.权者铢两,斤钧石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本起之于,黄钟之重.一龠能容,千二百黍,
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
两为一斤.卅斤为钧.四钧为石.忖为十八,
易十有八,变之象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
以物钧之,其余小大,之差也以,轻重为宜,
锤也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
终而复始,无穷已也.铢者物繇,由忽微始,
至于成著,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钟律之重.
二十四铢,成两者廿,四气之象.斤者明也,
三八四铢,周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
十六两成,斤四时乘,四方之象.钧者均也,
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
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二十铢,当万物象.
四百八十,两者六旬,行八节象.三十斤成,
钧者乃类,一月之象.石者大也,权之大者,
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
终石大也.四钧为石,四时之象.重百二十,
斤者十二,月之象也.终于十二,辰复于子,
黄钟之象.千九百二,十两也者,阴阳之数.
三八四爻,五行之象.四万六千,八十铢者,
万一千五,二十物历,四时之象.岁功成就,
五权谨矣.权之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
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
衡而钧权.是为五则.规者所以,规圜器械,
令得其类.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形.
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圜方乃成.准以揆平,
取正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准绳连体,
衡权合德,百工繇焉,以定法式,辅弼执玉,
以翼天子.诗经有云:尹氏大师,秉国之钧,
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咸有五象,
其义一也.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
阳气伏下,于时为冬.冬者终也,物终臧也,
乃可称之.水润下知,者谋谋者,重故为权.
大阳南方,南者任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
夏者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礼者齐,
也齐者平,故为衡也.少阴西方,西者迁阴,
气迁落物,于时为秋;秋也万物,敛乃成孰.
金从革改,更也义者,成成者方,故为矩也.
少阳东方,东者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
春者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仁者生,
生者圜通,故为规也.中央也者,阴阳之内,
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端直于,时为四季.
土稼蕃息.信者心诚,诚者正直,故为绳也.
五则揆物,有轻重与,圜方平直,阴阳之义,
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
各顺其方,而应其行.职在大行,鸿胪掌之.
【原文】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师古曰:“龠,音籥。合,音閤。”]所以量多少也。[师古曰:“量,音力张反。”]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师古曰:“因度以生量也。其容,谓其中所容受之多少也。”]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孟康曰:“概欲其直,故以水平之。井水清,清则平也。”师古曰:“概所以概平斗斛之上者也,音工代反,又音工内反。”]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师古曰:“嘉,善也。”]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郑氏曰:“庣,音条桑之条。庣,过也。算方一尺,所受一斛,过九氂五豪,然后成斛。今尚方有王莽时铜斛,制尽与此同。”师古曰:“庣,不满之处也,音吐彫反。”]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孟康曰:“其上谓仰斛也,其下谓覆斛之底,受一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晋灼曰:“縻,散也。”]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其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孟康曰:“三十斤为钧,钧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声中黄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孟康曰:“反斛声中黄钟,覆斛亦中黄钟之宫,宫为君也。”臣瓒曰:“仰斛受一斛,覆斛受一斗,故曰反覆焉。”师古曰:“覆,音芳目反。”]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而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跃于龠,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师古曰:“米粟之量,故在太仓也。”]【译文】
测量容积的工具有龠、合、升、斗、斛,是用来测量多少的。本来起源于黄钟的竹管,用长度的数字来确定它能容纳多少,用中号的谷子黑黍一千二百颗来装满竹管,用井水来让它平整。一黄钟竹管的数量就是一合,十合是一升,十升是一斗,十斗就是一斛,这样五种量器就完善了。制作的方法是用铜铸造,用方尺再使其外部成圆形,旁边还有剩余的部分。上面就作斛,下面作斗。左耳为升,右耳就是合和龠。它的形状就像爵器,用来分配爵位和俸禄。它的上面是三,下面是二,天是奇数,地是偶数,圆中有方,左边有一个,右边有两个,这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它的圆就像规器一样,重有二钧,具备了大气和万物的数字,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声音符合黄钟,从黄钟长度开始反覆损、益三分之一,是君主制作器物的法式。龠是黄钟律长的容积,微微跳动鼓荡气流就生成万物。合,是把龠加在一起的数量。升是比合高一等的容量。斗是把升聚集在一起的容量。斛是用角装一斗平了的容量。量器从龠开始,到合相会,到升上升,到斗相聚,把斛用角来量。它的职责在太仓,由大司农来掌管。【原文】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厎,[师古曰:“底,平也,谓以底石厉物令平齐也。底,音指。”]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师古曰:“七政,日、月、五星也。”]故曰玉衡。《论语》云:“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孟康曰:“权、衡、量,三等为参。”]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又曰:“齐之以礼。”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忖为十八,易十有八变之象也。[孟康曰:“忖,度也,度其义有十八也。黄钟、龠、铢、两、钧、斤、石凡七,与下十一象为十八也。”张晏曰:“象易三揲蓍而成一爻,十八变具六爻而成卦。”]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余小大之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孟康曰:“谓为锤之形如环也。”如淳曰:“体为肉,孔为好。”师古曰:“锤者,称之权也,音直垂反,又音直睡反。”]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铢者,物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从也。”]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李奇曰:“黄钟之管重十二铢,两十二得二十四也。”]
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也。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四百八十两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孟康曰:“六甲为六旬,一岁有八节,六甲周行成岁,以六乘八节得之。”]三十斤成钧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四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终于十二辰而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孟康曰:“称之数始于铢,终于石。石重百二十斤,象十二月。铢之重本取于子。律,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故曰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千九百二十两者,阴阳之数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也。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
【译文】
衡权中,衡的意思是干正,权的意思是加重,用秤锤来均分物质使轻重平正。它的方法就像砥石砺物使其平整一样,用来表现准星的平正,绳的笔直,向左转就是规,向右折就是矩。它在天上,用来辅佐北斗的璇玑星,斟酌斗柄所指的方向,用来协调曰、月、五星七政,所以叫玉衡。《论语》说:“站着见到它坐在前面,在车上就见到它倚靠着车辕头上的横木。”又说:“用礼来整治他们。”这是衡在前方,居于南方的意思。
称量物体的单位有铢、两、斤、钧、石,它们是用来称量物体平衡的标尺,弄清楚物体的重量。本来起源于黄钟的重量。一黄钟竹管装一千二百粒黍子,重量是十二铢,十二铢的两倍就是一两。一两有二十四铢。十六两就是一斤。三十斤就是一钩。四钧就是一石。估计有十八钟,象征《周易》有十八种变化的情况。五权制的建立,用定义来确立,用物体来衡量,其余大小的差别,用轻重来分别比较合适。锤是圆环形状的,让它的形体上有很多小孔,是为了让它变化不定,到终点后又重头开始,循环没有穷尽。铢,是表示物体从很细小的开始,逐渐长得比较明显,可以用来区别不同。两是黄钟律管的两倍重的意思。
由二十四铢形成一两,是二十四节气的表现。斤是显著的意思,共有三百八十四铢,是《周易》二篇的爻数,是阴阳变化的表现。十六两形成一斤,是表示用四个季节乘以四方。钩是平均的意思,阳气施放,阴气转化万物,都能得到平均的结果。秤锤与物体重量均平,重量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铢,正好是万物的表示。四百八十两是六旬周行八节的象征。三十斤形成一钧,是一个月的表示。石是大的意思,是重量最大的单位。从铢开始,铢的两倍就是两,到斤就比较明显了,到钧就比较平均,到石就是最重的单位,物体的重量单位到石就是最重的了。四钧形成一石,是表明一年有四季。重一百二十斤,表明一年有十二个月。到十二辰停止又从子时开始,正是黄钟重量的表示。一千九百二十两是阴阳的数字。三百八十四爻,是五行的表示。四万六千零八十铢,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物经过四时的表示。这样一岁的功劳成就了,五权制也就严格了。【原文】
权与物钧而生衡,[孟康曰:“谓锤与物钧,所称适停,则衡平也。”]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韦昭曰:“立准以望绳,以水为平。”]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规者,所以规圜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圜方乃成。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准绳连体,衡权合德,百工繇焉,以定法式,[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用也。”]辅弼执玉,以翼天子。[师古曰:“翼,助也。”]诗云:“尹氏大师,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师古曰:“《小雅·节南山》之诗也。言尹氏居太师之官,执持国之权量,维制四方,辅翼天子,使下无迷惑也。”]咸有五象,其义一也。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臧,乃可称。水润下。知者谋,谋者重,故为权也。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礼者齐也,齐者平,故为衡也。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秋,也,[师古曰:“音子由反。”按《正字通》:字音读啾,收束也,又《尔雅》:聚也。]
物敛,乃成孰。金从革,改更也。义者成,成者方,故为矩也。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故为规也。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嗇蕃息。[师古曰:“蕃,多也。息,生也。蕃,音扶元反。”]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也。五则揆物,有轻重圜方平直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职在大行,鸿胪掌之。[师古曰:“平均曲直,齐一远近,故在鸿胪。”]【译文】
秤锤和物体相平就形成平衡状态,秤杆运行就形成圆规,用圆规画的圆来形成矩形,矩尺方正了就生成绳,绳直了就形成丁准,准正了那么秤杆就平直而秤锤就均称了。这就是五则。规是用来画圆的器械,使圆都能相像。矩是画方的器械,使方不能变形。规和矩互相配合,阴和阳位置有序,圆和方才形成。准是用来测量平直使物体平正。绳,上下笔直,经纬畅通。准和绳连在一起,衡和权协调一致,各种工匠都要用它,来确定法度,就像辅弼官拿着玉笏来辅助天子。《诗经》上说: “尹氏任太师,执掌国家的权量,维持四方,辅助天子,使百姓不迷惑。”共有五象,它的意义都是一样。用阴阳来比喻,那么太阴就是北方。北,是伏的意思,阳气蛰伏在地下,在时令上是冬天。冬,是终的意思,万物整天都躲藏着,于是才可以称量。水滋润地势低的物质。有智慧的善于计谋,有谋略的人就显得重要,所以他们就制作了权。太阳处在南方。南就是孕育,阳气孕养万物,在时令上是夏季。夏就是假,物体很大,就把它弄平整。火烤着上面。知礼的人就能整治,整治的人就能公平,所以就制作了衡。
少阴,处在西方。西就是迁,阴气使万物凋落,在时令上已是秋季。秋就是报,万物收敛,就是成熟了。金的特性是变革,改变了重新开始。有正义感的人成功,成功的人就方正,所以制作矩。少阳,处在东方。东,就是动,阳气使万物萌动,在时令上是春季。春,就是蠢,万物蠢蠢欲动,就开始运动了。木由曲变直。仁道的人能够生存,能够生存的人比较圆通,所以制作了规。处在中央的,在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和纬都畅通,这样才能端正笔直,这是在一年四季。在土中种庄稼都能生长。虔信的人心诚,心诚的人正直,所以制作了绳。用五则来度量物体,有轻、重,圆、方,平、直,阴、阳的含义,有四方四季本体,五常、五行的相似之处。法则各有种类,各自顺着自己的方向而运行。职责在大行,由鸿胪来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