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解除“三分钟热血”的魔咒
记得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与宿友兼好朋友向全宿舍宣布,决定每天坚持练毛笔字。那时,另一位宿友在旁边冷笑着说了声“三分钟热血”,我和好友当时气坏了,指天发誓一定会坚持下去,为此,我还用毛笔写了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百个三分钟等于三百分钟;一千个三分钟等于三千分钟。”结果呢?真的如那位“预言家”宿友所说,我们的行动只是三分钟热血而已。还有很多事,比如锻炼、写作,我都仅限于三分钟热度,以致今天回想起来后悔莫及。
为什么我们下了如此大的决心,却没有坚持下去把三分钟热血变成三千分钟、三万分钟呢?今天,我在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找到了答案,书中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舒适圈”,呆在熟悉的“舒适圈”让我们感觉舒适。当我们想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势必会打破“舒适圈”的平衡,于是,当感受到来自变化产生的威胁时,身体和大脑都会产生反抗,并拼命维持原有的习惯。这就是导致我们的三分钟热度无法持续下去的原因。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将三分钟热度持续下去呢?让我们继续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书中寻找答案。
我们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存钱、减肥、戒烟、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人士等,就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但因为人有“抵抗新变化”的习性,人们的“新”行动很难坚持下来。那么,如果把这些“新”行动培养成习惯会如何呢,就像刷牙、洗脸、洗澡等,完全没有痛苦,而且只要一天不做就会感觉不舒服?这个问题正是作者在本书要给大家进行解答的。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是一本教人们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的书。它的作者古川武士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现为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有多年培训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经验,其所开创的个人成长课程深受日本上班族欢迎。
古川武士在书中指出,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是通过习惯产生的。也就是说,人们平常的行为,只有极少一部分是需要用脑的,而绝大部分是不经大脑的。例如:我们开车、骑自行车、刷牙、洗脸等,都是无意识的行为,不用思考每一个步骤的操作,也会自动按步骤完成,原因是因为这些行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换句话说,大脑设定了一套程序,把固定而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重复动作。
如此看来,我们如果想把有助于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行动坚持下来,只要把这些行动培养成习惯就好了。例如我前面举的“三分钟热血”的例子,只要把练习毛笔字的行动转换成习惯,一直持续到大脑接受为止,然后每天开启自动模式,就可以愉快地坚持下去了。作者在书中也是这样说,若想将某项行动转换成习惯的话,只要持续新习惯一直到大脑认为这项习惯“跟往常一样”就好了。
②顺利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培养习惯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习惯的问题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培养新习惯要花多长时间。作者说,培养新习惯的时间长短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习惯种类需要的时间不同。行为习惯如写日记、整理、节约等大约需要一个月;身体习惯如减肥、运动、早起、戒烟等,大概要三个月;思考习惯如逻辑性思考能力、创意能力,大概需要六个月。
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了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探讨,他将培养习惯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一一说明,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阶段一、反抗期(第1~第7天):很想放弃
在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也是大脑和身体最为抗拒的时期。很多人会找不同的借口来中止行动,比如说“我真的很忙,没有时间”、“算了,这样做没有意义”、“太累了”。
作者说,这个阶段只要“撑下去”就好,不要贪心,不要强迫自己一下做太多、或同时培养多个习惯;也不要把要做的事设计得太复杂,关键是要保证每天持续行动。我们把自己当成婴儿学步一样,一次走一小步就好了。例如,你想培养用功读书的习惯,在产生抗拒的时候,你只要能把书本打开就好了;你想整理房间,就拿出计时器,倒计时5分钟,只要求自己能整理上5分钟就好。这个观点与《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一书的观点是一致的:把要完成的任务拆解成小到不可能失败的步骤,从而打消“畏难”情绪,只要开始踏出第一步,后面再往前走就容易得多了。
在这一阶段,简单记录也很重要。例如,打算节省金钱的,每天记录家庭收支;减肥的人,记录减肥期间每天所摄取的热量。还是同样的原则,不要太繁琐和太复杂,每天一定要坚持记录。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第21天):容易被影响
进入这一个阶段,就不能再维持在“婴儿学步”的阶段了,而是要适当提高难度。不过,这一阶段最常出现的情况是已安排好的计划被其他事打乱。例如,加班太晚,与朋友聚会,要出去锻炼却突然下大雨,这样就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
要想度过不稳定期,就要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采取有弹性的计划,例如遇到天气不好,就改为在家锻炼等。总结来说,应对不稳定期的具体对策有如下三个:
对策一、行为模式化。把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这样有利于培养节奏感,也不容易忘记,比如一上班就看邮件的习惯,一天不看就会感觉少了件事。
对策二、设定例外规则。例外规则也可理解为“应急措施”,当遇到突发事件导致行动中断时,有应急措施就能灵活应对,同时能减少压力。例如,当你感到疲倦时,原计划要看两小时书的就改为只看一页书。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持续开关可以理解为鞭策你持续行动的小诀窍,这些小诀窍能够使我们获得动力。例如:通过小奖励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举行小小的仪式感驱除怠惰的心情;结交培养相同习惯的朋友,通过朋友的互相督促,不容许自己偷懒;公开发表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以断绝自己的退路;设定目标,引发达成目标的欲望……作者总结了十二个持续开关,并针对每一个开关都列举了一些案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细细阅读,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厌烦
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会做出最后的反抗。常见的症状是感觉厌烦提不起劲;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
应对的策略有两个:
一是添加变化。利用变化打破单调的气氛,例如:改变跑步路线、学习外语用不同的教材、一连听音乐一边收拾东西等。
二是计划培养下一个习惯。在倦怠期最后阶段计划下一项习惯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通过计划下一项习惯,可以看到现在培养习惯的经过,还能提高培养习惯的能力。
③总结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人们的大部分行为是受习惯所控制的,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诀窍,把我们难于坚持的行动培养成习惯,让更多的好习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我们的人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这本书篇幅相对比较短,内容通俗易懂,按照书中的指引方法,也易于实行。作者也说,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实践的书,目的是培养“自动习惯”的能力,不是读完就结束。他建议读者参照这本书介绍的培养习惯的过程与诀窍,行动起来,培养适合自己的自动习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