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为了给先严先慈扫墓,清明节之前,大哥早早的就从香港回到老家了。因为闲着无聊,坐不住,又舍不得土地撂荒,于是大哥就在田地里种植了一些花生。不久,他又去香港居住了。
因为没有人田间管理,杂草欺负花生没有主人保护,就疯狂地肆意妄为,野蛮生长。到了夏天,杂草丛生,杂草比花生还要个高,还要稠密。与陶渊明所形容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样富有诗意!到了小暑节气,大哥专程从香港赶回老家来收成花生。怀揣收获的喜悦,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苦着累着在所不惜。终于,收成了几箩筐的花生豆荚。
听说大哥从香港回老家了,某天傍晚,我也驱车回老家与大哥会面团聚。喝茶聊天之余,大哥要我把半箩筐还没有晒干的花生豆荚带回家去。我瞧瞧那些花生豆荚,多数是干瘪不饱满的,许多外观有些畸形,有些丑陋,心中有几分失望。随手挑选一个饱满的,剥了皮壳,发现竟然还是红衣花生。吃起来,有一股新鲜的花生香味,有一种久违的家乡泥土的芬芳味道。于是,我也就回心转意地喜欢上这些花生。听人家说,红衣花生能够养胃 ,于是,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无功受禄,欣欣然把这半箩筐还沾满泥土的花生豆荚带回家了。
第二天,就倒出来放在水泥地板晒太阳,可是,天不作美,当天就下了雷阵雨,手忙脚乱地收了起来。夏天,经常下雷阵雨。几次与老天躲猫猫之后,就干脆不晾晒了。收藏了,放在厨房的凳子上。过了一段时间,房间里到处有小小的灰白浅黄色飞蛾在作低空飞行,这下才明白花生豆荚着了虫子了。花生里的小虫,只要短短的几天,就会变成小小的飞蛾。于是,又拿到太阳底下暴晒,然后把着了虫子的豆荚挑选出来,另作处理。下定决心,与虫子比速度,抓紧把这些花生生吃了。
平时,我很少吃零食。放在客厅里的零食也经常是客人来了,打开包装招呼请客人吃,客人一走,那些零食落在桌上,无人问津。放久了,食物过期了,变质了,最终也只能扔掉,造成浪费。我对花生可以说,情有独钟的。小时候,母亲做早餐菜,经常炒咸萝卜丝块加花生米。我总是专挑花生米吃,母亲曾经暗示我要搭着咸萝卜丝块一起配稀饭。可见,爱吃花生的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
把花生当水果生吃,这样有营养,还能够养胃。之前,道听途说的,自己一直没有实践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就试试看吧!中午吃饭之后,午休之前,傍晚看新闻看电视剧时候,利用空闲零碎时间,剥开豆荚就吃,一次剥开十个八个豆荚就够了。连花生的红衣一起生吃,才有效果。
平时因为不懂养生,大学时代就养成中午吃完饭就午睡的习惯,使得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反流食道。尤其是吃了比较油腻的食物,经常反酸,恶心。虽然也时有吃药,因为没有恒心,反反复复,胃时好时不好的。
吃饱饭后,把花生当零食生吃。坚持了两个月左右,花生吃完了,胃也养好了,胃反酸的毛病大大缓解了,当然,三餐不能够吃过饱,吃饭后不能马上就睡觉。于是,把之前那些胃药清理给垃圾桶。
到了中老年,身体的各种小毛病层出不穷,是身体在亮红灯,是身体在向我们诉说它的艰难处境,听懂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该刹车的就刹车,该转弯的就转弯,该掉头的就掉头。毕竟,善待身体才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大哥送的花生豆荚吃完了,于是就从市场买了些花生米来吃。花生米的颜色是浅浅的黄色带有一点点红,吃起来不香不甜,口感木木的,味同嚼蜡。放久了,也不着虫。是不是经过“技术处理”,我也不知道了。
我们吃的谷物类的东西,都是能够当种子的,都是有生命的。所谓的以命换命,就是谷物养着我们的生命。同样道理,花生米放久了,把它拿到地里种植,是长不出花生幼苗来的 。放置久的的花生米,没有了生命力了,营养也就大打折扣了,吃起来也就不好吃了。
大哥种植花生,因为遭到家人们的“反对”,也因为他没有时间回老家来,这种亏本钱又不赚吆喝的买卖也就从此不做了。大哥种的那种类似于稆生的红衣花生,我仍然很怀念的。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并没有推广生吃红衣花生养胃的意思,我只是把个人的生活体验分享给各位亲朋好友,以博一笑而已。人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对花生过敏,有人吃了生花生会拉肚子,甚至有其他未知的不良反应,因此,如果胃有毛病,请及时延医就诊,切莫耽误最佳医治时间。如因谬种流传,引起难料后果,概不负责。请各位谨慎处之。
(写于20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