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尧七
教育,这个与时俱进的话题,牵动着十几亿人口的神经。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仰望这一段阶梯,企盼在阶梯的顶端可以看到熟悉的身影。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现今,社会和学校一再提倡“减负”,家长们也大都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不必活在升学和择校的阴影下。
朋友的男孩乐乐现在读小学三年级。用通俗一点的话说,乐乐就是一个“开窍”晚的男孩。在班里的成绩不上不下,父母花了很多心思也没什么起色。
乐乐班里的男孩小周是个典型的淘气男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每天磨蹭到很晚,完全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小周的父母也曾多方努力,甚至带着小周上沙盘心理课,希望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可是十次课后,老师却说孩子的心理和注意力没有任何问题,也不是多动症,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小周的父母不胜其扰,终于在小周二年级毕业后举家移民加拿大。
后来听朋友说起,通过邮件往来得知,小周到加拿大后的生活非常开心,每天在学校的生活“基本上都是玩”,真正是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童年。
有一段时间朋友也曾想通过移民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一片更自由的天地。但是思来想去,夫妻二人的工作都不舍得放下,移民后又要在陌生的环境下重头打拼,生活质量完全不能保证,终是没有勇气踏出这一步。
听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对国外的教育充满向往,以为那是孩子们的天堂,是培养健全性格、激发创造力的温床。
去年有机会去美国接受短期培训,带着对“西方教育模式”的道听途说的认知踏上了这片土地。空闲时间,我驱车在住所周边的小镇闲逛,想看一看异国的风土人情。
巧得很,途中经过一家中餐厅,便暂做停留,享受一下家乡菜。餐厅的老板是对中国夫妇,看起来五十多岁,从广东移居美国,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三四十年。他们的女儿三十岁,大学毕业后做了药师。由这对夫妇的话语得知,在美国做药师是个不错的职业,尤其对于一个华人女孩而言。
闲聊过后,我便问起了自己一直关心的问题,美国的小学教育是否又轻松又健康?将孩子从小学起就送到美国接受教育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
老板夫妇毫不犹豫地否定了我的想法和说法。妻子说,美国中下阶层的孩子基本都读公立学校,不用花费太多费用。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很轻松,但实际上也意味着学校和老师的极其不负责任。妻子幽默地说道:“在学校里,学生不论回答问题是否正确,老师都会说'wonderful'。”接着她又评论道:“wonderful什么呀wonderful。”
相反,美国上层社会,也就是那些精英人士的孩子大都读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教育非常严格,孩子们也很刻苦。
老板夫妇又说,他们的女儿也是送回国内读的小学,国内的小学既不收费,老师和学校也很负责。如果想要出国深造,可以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后再去。
老板夫妇的话也不一定尽对。或许,有些西方国家的小学教育确实更灵活,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孩子。
但是,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若想学有所成,必然要付出辛苦和努力。
在小学阶段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看到不理想的成绩单就处于焦虑状态,或许更能帮助孩子实现“轻松教育”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