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一路犯错,然后一路改错。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踉踉跄跄,不断的犯错,然后不断的改错。这是一个人在他的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经历。到了人生的终结,几乎没有人不后悔自己一辈子曾经犯过的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同上面我所说的,但是能够有多少人可以宽容地对待自己犯错、亲人犯错、同事犯错、他人犯错……
这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我从小就懂。可对我而言,它也只是个道理而已,我为什么做到宽容对待自己和其他人的错误就那么难呢?到底是为什么?
我觉得这可能和我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整个的态度几乎都是:你要做对,你要做好,你才是好孩子。犯了错误,会被指责,会被批评,会被惩罚。即使是犯了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值一提的“小错误”。所以,我对错误的态度是“深恶痛绝、尽一切可能避免”,而根本不会把错误看成是我成长道路上“必要的、不可避免、有益处”的部分。可想而知,因为不可避免的很多“错误”,我一定少不了“痛苦”。
我想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我在“错误”方面所接受的错误教育,我自己对“错误”的错误观念,是我的“问题所在”,是我的很多“痛苦之源”。那么,如何让孩子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减少这方面的痛苦呢?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很多非原则性的错误,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空间。他自己会体验到可以在错误中学习。
第二,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他自己本身就已经不好受了,不要再给他指责。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就好了。
第三,很多原则性的事情,要提前告知孩子底线在哪里,限制在哪里。
第四,要让孩子知道,有的时候,可能做的多,错的多,不做不错。但错的多,就会的多。我想日常生活中,成人对这一点应该体会很深:无论在家里还是工作上,不做不错,做了可能错,但错了,就会学会做。
总之,要想学会某件事情,就不能怕犯错。从小建立正确的错误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