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键盘上打下这两个字的时候,距离我生出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已经过了快两个月的时间。执行力低下,不仅是长辈对我的批判,也是自身客观存在的短板。对这个问题的对抗,纵贯了20年(18岁到37岁),效果很差,因为每次都凭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保底,蹭过去,没有到底的紧迫感,巅峰体验自然稀缺。但是这个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而且过去一年的身体力行,证明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梳理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随着工作平台的玻璃天花板临近,以及自身硬件条件的天然限制,激情开始回落,虚无的价值观、体验感又若隐若现,开始侵袭我的思维,也似乎契合了所谓“世界是草台班子”“历史的垃圾时间”之类当前流行的宏大叙事看法;于是又回头把过去寄托情绪的渠道又搂了一遍,从过程的角度看,那个时候留下的文字记录,印证了一个现象:我自己连“虚无感”的认识,也是螺旋上升,然后再“脱敏”的。这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无法判断这是个性的问题还是共性的问题,但我认为有必要记录下来,也许在后一个“爬坡”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又有脱敏感的时候再回头看,当年的自己是否肤浅,是否准确——
总体上看,现阶段这种脱敏感的追溯起点,源于2018年的5月,即正式入职JT开始,延绵到今天6年多的时间,当然,有些想法可能会追溯到更久的2013年初次择业,但是只是点状行为;这期间经历了生子、升职等生活、工作的重大变化,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父母和岳父母全部退休,身体的疾病也由隐转显,人生阶段还在平缓,但持续坚定地往前进,认知层面上的历史欠账正在逐步弥补并拓展,个体的“四十不惑”触手可及;自己的特点就是必须要知行合一,要在认知上做好了准备,行动和生理上的协调才跟得上去,所以对自己来说,脱敏的梳理尤其重要,这篇文章可以写得很长,花的时间长,内容也很长,但是我想,他的效果,可能会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