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春,很多朋友出现了咽喉疼痛的情况,具体症状是有点外感的症状,但是没有那么严重,而咽喉疼痛却比较明显,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也效果不佳,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看看我微信公众号里面的两则网友留言:
“过年后突然感冒了,咽腔特别疼,但是流清鼻涕,不发烧,到底该用什么药呢?我查阅了罗博士以前的文章,提到收火汤可以治疗咽炎。因为是急性咽炎,就用了熟地90克,山萸肉30克,茯苓15克,肉桂9克。服了两付药,配合口含西瓜霜清咽含片,病就好了。当时有人建议我用双黄连口服液,我考虑自己只是咽腔疼,并无黄痰和黄鼻涕,应该不是热性病。刚好有罗博士的文章指导了用药。感谢伟大的中医,谢谢罗博士。”
另外一位网友留言:“咽喉肿痛无流感症状,吃消炎清火药刚开始有点用,但是治标不治本很快复发,后来想到傅山引火汤,用熟地和山药各30克熬水代茶饮,第二天喉咙就不痛了,效果超级好,推荐给需要的朋友,感谢罗博士!”
我看了留言,感觉这两位网友,真的是有智慧的人,他们(她们)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灵活应用,及时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让自己过多地误服寒凉之药。
一般情况,那种直接上来就开始咽喉疼痛的外感,我会建议用三豆乌梅白糖汤就可以了。但是,也有严重的,用三豆乌梅白糖汤没有效果,此时,就很有可能是肾精不足了。
今天,我就讲讲这种肾精亏虚导致的咽喉肿痛。
在明代名医张景岳写的《景岳全书》里,他记载了自己治病的一个医案:
医 案
张景岳的一个朋友,叫王蓬雀,三十多岁,原来本不认识,后来是因为患咽喉病症来看病才认识的。这个咽喉病患了十多天,见到张景岳的时候,他是“头面浮大,喉颈粗极,气急声哑,咽肿口疮”,痛苦得很,让一个丫鬟靠在后背那里,坐在床上,不能躺着睡觉,已经好几天了。张景岳一诊他的脉,非常微弱,再和他说话,听到他声音微弱,好像都发不出来声了。再一问他曾经服用过的药物,原来都是些黄芩、黄连、栀子、黄柏等清热解毒的药物(这和今天我们见到的治疗咽喉疾病的情况差不多)。
此时,张景岳判断,“此盖以伤阴而起,而复为寒凉所逼,以致寒盛于下,而格阳于上。即水饮之类俱已难入,而尤畏烦热。”
张景岳分析到这里,接着说:“危哉,再迟半日,必不救矣。”
于是,立刻开了一个方子,叫:镇阴煎。
这个镇阴煎,成分换成现代的份量,大约是熟地30~60克、牛膝6克、炙甘草3克、泽泻4.5克、肉桂3克、制附子3克。
这药熬好以后,张景岳用冷水把药汁镇凉,然后让患者徐徐服用。
这药只喝了一次,过了一夜,这患者的头项肿痛尽消如失。第二天张景岳再看到他的时候,是一个瘦瘦的书生,张景岳还逗他,说:“您昨天怎么那么巍然呢?”然后,接着又用五福饮的方子,几副药这患者就痊愈了,当时看的人,都觉得佩服得不得了。从此,两人也成为莫逆之交。
那么,各位看看,张景岳的这个镇阴煎,他的思路,也是大剂量的熟地,配合一点补阳的药物肉桂,他又加上了附子。其他的药物牛膝是引血下行的,泽泻是祛湿的,两者的份量都不大。
我之前讲这个思路,是肾精不足,张景岳也说此病起于伤阴。但是,对于病机,张景岳认为是“阴盛于下,格阳于上”,这与我们讲的收火汤思路似乎有所不同,收火汤也是大剂量的熟地,配小剂量的肉桂。通常认为,收火汤是治疗肾阴不足,水浅不养龙,导致龙雷之火上奔之症。类似的方剂还有引火汤,里面熟地配的是巴戟天,正如陈士铎在引火汤的方剂分析里面写的“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那么两者提法真的不同吗?
其实,这种治疗方法,早在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里面就有,这个方子就有大剂量的熟地,配合少量的肉桂与附子这种框架,这个方子的治疗方向,就有一种是消渴病,也是口渴不已的一种上焦热证,应该说,后世的思路,都来源于此。
而唐代的王冰在《内经》“甚者从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fán)。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光扑灭”。后世的医家,根据这些思路,提出了引火归元(也写成引火归原)的治病方法。
但由于此证的理论没有非常完善,所以后世的称呼里有很多模糊的地方,如既称阴虚之火,又称阳虚之火;既指有根之火,又指无根之火;既包括格阳,又涵盖戴阳。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里,要把握一个“精亏”两字,精为生命之源,化生阴阳,精亏,则肾阴不足,导致命门之火无所依附而上奔;精亏则导致肾阳亦不足,肾中阴寒凝滞。
这里面的,以后有机会我们细讲,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精”这个概念,则确实容易陷入理论误区。
中医认为肾藏精,肾精化生阴阳,肾阴肾阳同在肾中,互相依存,互生互根,肾中真阴包含着命门之火(肾阳),肾阳能温养五脏六腑,脏腑有命门火的温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如果肾阴亏竭,阴不含阳,就会出现虚阳上越的病症,表现为上热下寒,下肢感觉冰凉,可是却面色浮赤、头晕耳鸣、咽喉肿痛、口舌溃疡、生疮等。
这样的患者,往往平时身体下部凉,比如腿脚凉,膝盖凉,而上焦容易热,会经常突然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眼睛赤痛,头疼等问题。
而在季节变换的时候,这种情况会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冬至节气后,立春前后比较明显,往往起病迅速,毫无征兆,上焦之火就迅猛地冒出来了。
这种情况,患者的咽喉疼痛,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了清热解毒的中药,基本没有效果,当然,用抗生素也是没有效果的。
此时,如果自己体会,身体的下肢比较凉,而舌质是红的,热症出现的比较突然,则要考虑了,是否可以用镇阴煎,或者收火汤这样的方剂。
我再写一遍收火汤的方子:
熟地90克,山萸肉30克,茯苓15克,肉桂6克。
水煎一碗,放温服用,一般服用一两剂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带有大剂量熟地的方子,一般用到两三剂就可以了,脾胃虚弱之人,用多了熟地,会腹泻,此事不必担忧,一般停药就会恢复的。
另外,这种虚火上炎,也确实会引起上焦的真正的热毒,比如严重的口腔溃疡,虽然主要是虚火引起,可是,总是有些真正的炎症感染的,所以,有的时候,用一两剂镇阴煎,或者引火汤、收火汤,会解除大半的病情,可是,还会残余一点咽喉疼痛或者不适,我的经验是,这就是残余的一点真正的热毒了,此时再用一点清热解毒之药,则立竿见影,很快会把战场打扫干净的。
今年春天,我见过数例严重的咽喉肿痛,都是这种肾精不足引起的,这提示我们,现在这种证型的咽喉肿痛比较多了。所以我提出来,作为警示,并非说所有的咽喉疼痛都是因此而起,只是我们如果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时候,心中要对此有数的。
而有经验的中医,应该一眼识别出这种情况,就不必让患者多费周折,可以立竿见影地使患者的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