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没想到那袋俄罗斯糖果竟然受了冷遇。
母亲只择出一块紫皮糖尝了尝,表示口味一如既往的好,外甥选了一块糖纸鲜亮的连声嫌甜,妹妹说糖很齁喉咙,父亲干脆直白的告诉我他早已经好几年不吃糖了...
好吧,我懂大家的品尝规则,东西好归好,不能多吃。较高级别的赞赏就是点到为止,少有我那种不吃则已,一吃一捧的现象。一家人开始了频频点醒我关于糖门须知那些事,让我不得不反省自己对糖的偏爱似乎真的有点过了。
如果说父母对糖不感冒是因为年龄关系不能多吃,但小孩子竟然也没有表露出真诚的喜欢这一点让我倍感意外。
吃糖也是过年的仪式感嘛,我仍在一边为自己辩解,没有得到他人的半点共鸣。母亲不屑一顾的扫我一眼道,年货置办的再齐全,现在也只是象征性地买一点糖点缀着好看,现在串门都没有吃的了,你以后也少吃!
嗯嗯,我连声答应从善如流。就像我嘱咐父母忙年差不多就行,结果老俩嘴上赞同行动从不盲从,年年还是老传统,直到里里外外忙忙碌碌嘴上都起了水泡巡视N遍到年除夕方才作罢。那啥,谁没有点情结啊,日后还是我行我素遵循惯例呗。
嘴上贫,心里明。其实这不是几块糖果的事,甭管它是不是进口的巧克力,在当下人的心里,很多念念不忘的情怀似乎早已经无关任何诱惑力,在时代的衍变中不知不觉已经消散的杳无音迹。铺天盖地的团购和风味独到无孔不入的各地小吃早已历练了大众的眼球与味蕾,喜新厌旧又是人类的共性,现今大家不喜欢吃糖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我喜欢糖由来已久。记忆中儿时的零花钱去向很简单,就是吃,甜和酸甜是主打项目。
我买糖目的明确,不要各种口味的,就是最原始单纯的方糖。洁白的入口即化的,大大方方的白色糖块从不舍得大口咀嚼,而是让它在嘴中悄然融化,让甜润与回甘慢慢地顺着喉咙沁入心田。每一次含着那口方糖步入学校,我都会抿着嘴偷偷笑眯了眼,暗暗地细心品味着那份私藏的甜。
就因为这攒好久才能攒出的浑身上下透着甘甜的味道,小孩子纯粹的喜爱和记忆才一直拜糖所赐,即便成年后也必然是忘不了且深度迷恋的。
果丹皮酸酸甜甜的味道也是我爱的,尤其喜欢它软弹的口感,包括神秘的酸甜度。我觉得这东西好吃是源于那个年代添加剂还少,不管方糖还是山楂制品都保留了产品本来的味道,当然,物以希为贵,过去的零食品类少也是原因,像现在的孩子选项多的简直不知道吃啥好不是吗?
小时候特别喜欢甜东西,母亲熬的大米粥要加白糖或者红糖才喝,小米粥也要加,不然喝着没有滋味,会吐槽小米很多小颗粒跟沙子似的难以下咽。
过去没有电饭煲,母亲蒸米饭有多种方法,其中的一个是捞干饭,会控出很多白色的米汤来。那时候我不懂原味的清香是个宝,只是爱极了它加上白糖后的香甜润喉、蕴贴肚肠的满足感。刁钻的肠胃甚至延伸到生病时就想吃稀饭喝米汤续命,还必定是加甜的那种。
回到老家后很久没有方糖含,入乡随俗的我就爱上了五颜六色的橘子糖,看来小孩子没那么娇气很好养活只要带甜味的就能转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走亲访友的必备品青岛钙奶饼干,丝丝的甜味挺有后劲,用白水蘸着含一样的软糯好吃还有饱腹感。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糖水。
当被奉作待客之道的糖水从一位位长辈手中颤颤巍巍的递给我时,虽然我下意识的双手接过,但触目所及的是磕磕碰碰的碗沿,以及不那么干净的碗底,包括粗瓷大碗的质感都让我有些犯难。
喝还是不喝,对当时的我来说似乎是个问题。
阔别老家多年,从新疆回来后父母第一时间就带领我们四处拜访,所有人对我们都是殷切的爱怜的甚至是讨好的表现,起码作为高度敏感的儿童我是感同身受的。
无需太多时间考虑,最终我本心爱甜的秉性占了上风,无视家家户户的大大小小的什么缸子什么碗,总之对糖水来者不拒。
而且,我敏锐的发现,对糖水爱不释手的我迅速地博得了老家人的好感。长者赐、不敢辞,喝了好多糖水的我,之前从没有这样畅饮一番过。肚子有点撑,心里美的不行,难道糖吃多了也醉人?没想到对家乡的真正认识竟然是从坐在小推车上摇摇晃晃且肚里水声咣当了一路起始的。
然而,糖水待茶饮的印象也不过几年光景,每次往返老家的日子,似乎没有多少改变,又似乎潜移默化的有了注定的变化。
是的,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改革春风沐浴的范围与速度或许有快慢之分,但绝没有地域方面的区别。
我注意到被糖水伺候的经历越来越少了,曾问过父母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小孩子才喝那个,你见几个大人还喝糖水?给你你也不要。嗯,也对,我喃喃自语。
其实不仅是糖水渐行渐远,母亲的米汤喝的机会也逐日减少。因为电器化已经普及,捞干饭的方法基本被淘汰,很奇怪的是,随着这一切的渐变,我亦愈发的怀念起那清香自然的味道来。
对,我依旧喜欢糖和甜,但品味的方式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我不再喝粥加红糖白糖,开始喜欢清粥的自然香气,即便是幼年讨厌的小米粥也开始眷恋。
我虽然爱糖如初,但平日并不贪念,只是到了年节时分,总会成把的往嘴里填。
至于家乡的糖水,最朴素最原始的那种,我则改头换面为每日清晨来一杯红糖姜枣茶,让甜蜜蜜与辣齁齁衬着红枣的香味入喉暖腹,美其名曰补养气血益寿延年。
日子的精髓总是五味杂陈,而且凡事都怕惯。时间久了如果觉得有些寡淡,完全可以适当加点甜,它的浓度由自己把关。畏糖如虎没必要,该甜时就得甜,齁着了多喝热水即可,据说这是能够暖心暖胃的四字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