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上午第二节,福州市初中生物教研第二次活动在福州华侨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建模教学凸显重要概念传递”,以上课、评课方式进行。
本次授课教师是华侨中学的林惠芳老师,上课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节课由视频“患脑癌孩子给妈妈捐肾”引出人体肾脏的重要功能来导入,然后通过PPT图片与学生谈话式地学习人体泌尿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名称,在此基础上,她展示自制教具,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教具所模拟的结构。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泌尿系统中肾单位的建模活动。接着通过学生做好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肾单位的入口、出口、各管与肾脏内外管间如何相搭。在教师的提点下,学生对自己不够完善的模型进行修正。最后教师提出疑问: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在学案里画出肾单位中的血路和尿路来推测尿液的形成。
在建模中,惠芳老师创意性地用矿泉水瓶的上部组合袜子来模拟肾小囊;用红色纱网旋转变短变粗来模拟肾小球;用软管来模拟肾小管;用更大的纱网来模拟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此处的血管是由小动脉分支为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汇聚为小静脉,血管发生了变化,为了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相区分,惠芳老师花了较多的脑力和精力把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一半染成红色,一般染成蓝色。
课后,惠芳老师介绍这个自制教具是在两年前就制作并使用,只是当时是教师展示模型,而今年制作了更多组教具,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建模,学生在自己动手中就将平面结构图变为立体结构模型,也就变抽象为具体,这样他们就真正明白了肾单位的结构构成。接着她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利用血液知识来理清血路和尿路;通过建构肾单位的模型来弄清肾单位以及泌尿系统的结构,为下节课中分析尿液的形成做铺垫。期望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理解肾单位有这样的结构才能形成尿液这个功能。
本节课得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认同,认为本节建模课在材料选择及教学设计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并很好地诠释了建模教学的四大环节:明确模型建构的目的,选择模型的表征方式,模型建构过程,模型修正评价。在建模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逐步弄清泌尿系统的结构,在教师的提点下,学生能快捷地修正模型,可见99%的学生都理解了肾脏的结构。最后学生能正确地写出血路和尿路,也说明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建模真正弄明白了肾脏的结构。本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学重难点是肾单位如何通过过滤和重吸收来形成尿液,虽然本次课上还没涉及,但通过这样的铺垫,下节课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它就不再是重难点了,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同时听课老师们也指出,课前通过患脑癌孩子给妈妈捐肾来导入,感觉气氛比较沉重,是否合适;课堂中是否该多给学生留出更多表达和思考的时间。
按这样的节奏上课,这节课要用至少两课时的时间。但惠芳老师认为让学生参与建模这样的课堂好玩、有趣,学生喜欢,喜欢了也才有兴趣,有兴趣了,学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虽然课时紧张,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参与建模过程中,构建还原了知识的立体结构,这样学会的知识会深植脑海,就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后,他只要回想起这次的建模,相关的知识就会跃然而出。这就是建模的魅力,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无形中教会他们学习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