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上午,福州市初中生物教研活动在福州华侨中学举行,以上课、评课方式进行,紧紧围绕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建模来展开。
本次授课教师是华侨中学的林惠芳老师,上课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节课由视频“患脑癌孩子给妈妈捐肾”引出人体肾脏的重要功能,然后谈话式地学习人体泌尿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名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构建肾单位模型,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模型,推测尿液来自于血液,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该假设。
在建模中,惠芳老师创意性地用矿泉水瓶的上部组合袜子来模拟肾小囊;用红色纱网旋转变短变粗来模拟肾小球;用软管来模拟肾小管;用更大的纱网来模拟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而此处的血管是由小动脉分支为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汇聚为小静脉,血管发生了变化,为了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相区分,惠芳老师花了较多的脑力和精力把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一半染成红色,一般染成蓝色,鲜明直观地区分了这两处毛细血管。
课后,惠芳老师简明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设计意图。参与教研的老师们就本节建模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展开探讨。
大家认为在建模中将抽象的文字、平面的图片转化成立体结构,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很适合七年级孩子的认知过程。特别是在肾单位模型中鲜明展示了两处毛细血管的不同,有利于推测这两处毛细血管中可能发生的物质变化,这都为第二课时突破“尿的形成”这个教学重难点打下基础。虽然让学生参与建模耗时,但这样的课堂好玩、有趣,学生喜欢,喜欢了也才有兴趣,有兴趣了,学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通过合作探究建模来学会的知识会深植脑海,并且无形中他们也学会了更佳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如何具体实施建模,本节课做了很好的诠释。首先要明确模型建构的目的。接着选择模型的表征方式,如在本节课中适合用类比建模方式。课堂中实现建模过程。在建模前,要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如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做标记、做练习等,这都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新课中的新名词,使建模目的更明确、过程更顺利,同时要引导学生探讨用什么材料什么方式来建模。模型建构时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恰恰暴露了学生知识的缺漏和似懂非懂,因此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模型修正评价,如果学生能自行修正,那就表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部分知识。
通过这次研讨,大家对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中建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