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学园

近日,一个朋友提出疑问:巴学园在现代社会可能存在吗?

从事教育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窗边的小豆豆》书中描述的巴学园,它是日本小林宗作校长于1937年创办的一所学校,毁于东京大轰炸。巴学园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也没有固定的课表;甚至也没固定的规矩教导。但它是孩子的天堂。

诚然,再出现一所一模一样的巴学园是不太可能了,但同样崇尚尊重孩子自由和快乐学习的学校应该不在少数,至少在上海的浦东,闵行和长宁有十来所以上。

ET1B 我们班

当我浏览过去一年的照片时,突然觉得我们学校其实也有巴学园的影子……

1:知识获得途径的多样性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不局限于教室的教学环境

各样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找到喜欢的途径获取新的知识。

2:小班授课和小组教学相结合

一个班人数控制在25位学生以内


或五个或六个成一小组

小班授课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常规知识点最快地教学;小组既能让老师得以分别指导又能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互助精神。

3:快乐和友爱

鼓励have fun的活动


帮同学擦拭脸上残留的酸奶

获得知识外,快乐成长是我觉得学生在校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了。我们鼓励孩子们成为自己,不失去个性,也能感受到被爱和主动去分享爱。

接收爱,分享爱

4:热爱阅读,阅读帮助全面地成长

自由的阅读空间


碎片阅读的习惯


与书中人物亲密接触


阅读节的快乐开展

阅读应该是开心的,也应是无处不在的。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图书馆里找到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最新上映的电影的配套书籍。

5:鼓励探索

亲身地研究植物各部位


直接了当地掌握影子的构成


试试能满足更多好奇


实验更具冲击性

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帮助解答了学生的一些疑问,又能激发出他们更大的探索欲。在不断地外界激励和自我激励中,他们的知识面能得到更大地拓展。

6:鼓励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发成立的小分队


TED talk,从前期联络演讲人到当天接待和各项准备,都是学生自主负责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形形色色的活动中都活跃着学生参与的身影。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活动到各教室去宣讲拉票,制作海报,找到解决方案……再小的孩子,也有权利参与学校的管理。

7:创造力的培养

不具危险性的恶搞,也是被接纳的


初高中生依据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进行再创作


仿老的装扮

巴学园其实就是一种愿意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态教育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极大的自由和爱的教育环境。

尽管社会环境使然,我们无法完全改变我们的教育环境,但我们可以竭力地在每个领域宽容、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从而用爱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心中的巴学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