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年读书计划第14本书。
因为近期感觉精力不太够,未有效聚焦重点工作,较多时间花在处理异常事情上面,规划性不足,故选择读了这本书。本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纸质较差。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理论和准则。这本书确实给自己带来了一些思考:
1、你是否想成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
2、如何规划一天的时间?怎样提高生产能力?
3、如果你继续用现有的方式去生活和工作,我的未来会更好吗?
4、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天,你的生产结果一定比现在差吗?
5、如果降低手机/网络的使用,你的生活会变差吗?如果不去关注社交网络,你和朋友的关系会因此变差吗?
尽管有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答案,那我也想先试试深度工作的练习,尽管一开始可能会很不适。但成长本来就是这样。就像现在在进行的读书计划,从N年前就开始了无数次,都被打脸,但好歹在今年已经养成了习惯。那么,深度学习和刻意练习,还是自己想要去试一下的。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书中句子摘要:
1、如果你无法学习,就无法成功。如果你不产出,就不会成功。
2、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3、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前言
以荣格案例开头,提出深度工作概念。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经过心理学和神经学方面的数十年研究,我们认识到伴随深度工作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对于提升我们的能力也是必需的。
知识工作者之所以远离深度工作,原因显而易见——网络工具。这些工具的兴起,辅以智能手机和可联网办公电脑的广泛使用,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2012年,麦肯锡的一项调研发现,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过60%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其他工作者们则有将近30%的时间只是用于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
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复制。
“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记者尼古拉斯 卡尔 由此论点出发写成了一本书,名为《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后入围了普利策奖终选名单。
深度学习存在价值的原因有二:第一种原因和学习相关。我们生活在信息经济时代,依赖于迅速更新的复杂体系。因此,想要在社会经济中保持价值,就必须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艺术。这项任务要求深度工作。如果你不培养这项能力,就很可能随着技术的更新而被淘汰。第二种原因是数字网络革命的影响力是双向的。如果你能创造出有用的东西,它的受众就可能是无限的,从而极大提升你所获的奖励。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受众很容易住网上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想要成功,你就必须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而这项任务需要深度。
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作者自己的经历,远离生活中的干扰,缓和了似乎住日益侵蚀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张心智能量。我觉得无聊是很舒适的,它是一项可以转化出丰厚回报的技能。
第一部分
第一章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与机器赛跑》、《平均时代的终结》
三类人在智能机器时代处于获利的一方,收获极大的利益:高级技术工人、超级明星(经济学家舍温 罗森):连续听一系列中等水平的歌手唱歌并不能累加成一场无与伦比的演出。才能并非一种商品,你不可以通过大批购买,然后累计起来达到一定的水准,只有成为最优秀的才会有额外奖励。)、所有者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的优势: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创造性的,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还有那些拥有资本的。
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
有两类人注定会成功,并且可以推广借鉴: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各种翘楚。在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的当下,有什么窍门能够为进入此类有利领域提供助力?如下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
(1)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深度工作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知性生活》 多米尼加博士、伦理哲学教授安东尼-达尔梅斯 塞汀朗吉斯。想要提升自己对所在领域的理解,就必须系统地处理相关主题,做到“汇聚专注之光”,以发现每一处深藏的真理。天才之人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点。
刻意练习核心要素如下:(1)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2)你能得到反馈意见,这样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
性能科学认为,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汇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住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想要在某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就需要有更多髓磷脂的协助。这种理解为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的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因此,要想高度专注于当前任务,避免干扰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充分隔离相关神经回路、促进髓磷脂鞘行为的唯一途径。
学习是一种深度工作行为。如果你很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这些体系和技能是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如果你还是一个难以做到深度工作的人,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干扰,就不应该期待情谊掌握这些体系的技能。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为什么工作那么难?——明尼苏达大学商业教授索菲 勒鲁瓦 介绍了一种她称之为“注意力残留”的效应。转换任务之后处于注意力残留状态的人,在下一项任务中的表现通常很差并且残留量越大,表现越糟糕。
杰克多西是怎么回事
参与创建推特,CEO,又创建了移动支付公司squre。 没有深度工作仍然取得成功的个体。他们的行为是公司领导者这个特定角色所特有的。在社会经济的某些角落,深度工作并没有价值。
第二章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办公室建筑的秘密生活”:如果你刚沉下心来准备做某项工作,电话铃声突然想起,就会搅乱你的注意力。尽管在当时你没有感觉到,但是大脑会对干扰做出反应。
度量的黑洞:衡量个人对公司产出的贡献越来越难。
最小阻力原则(the principe of least resistance):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最小阻力原则受到度量黑洞的保护,少有人对其加以审视,在这种原则支配下的工作文化,免去了我们短期内对保持专注和做计划的忧虑,却牺牲了长期的满足感和真实价值的产出。这样一来,最小阻力原则就驱使我们在深度工作愈发受到青睐的经济形势下流于浮浅工作。然而,这并非唯一一种利用度量黑洞降低深度的趋势。我们还要考虑一直存在,也一直令人烦恼的“生产能力”要求。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
社会评论家马修克劳福德“经理栖居于一片迷茫的精神领地,受冥冥中难以捉摸但必须应答的命令驱使而焦躁不安。”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busyness as proxy for producitivity):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这种思维方式为很多有损深度的行为之盛行提供了又一种解释。然而,从客观角度来看,这种理念已经过时了。
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
对生意来讲是坏事,对个人来讲是好事
第三章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从神经学角度论证深度
我们的大脑是根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
《全神贯注》科学作家威尼弗雷德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
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住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他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作“心流”。
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
《万物闪耀》——休伯特 德莱弗斯和肖恩 多兰斯 凯利
匠心,工作就是一门手艺,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领,心怀敬意、谨慎应用,你就可以像熟练的轮匠一样在日常职业生活中创造出意义。
深度智人
在深度中繁荣,在浅薄中沉沦。
第二部分 准则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肤浅事物上的冲动。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这种冲动会使专注于困难工作的努力变得无效,但是大多数人低估了这种冲动出现的频率及其力量。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1、禁欲主义哲学(monsa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这种哲学通过摈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禁欲主义哲学的实践者往往有明确且价值极高的职业目标追求,而且他们住职业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是由于工作表现特别突出。
适用禁欲主义哲学的个人是有限的。如果你属于这个群体——对世界的贡献是实在的、清晰的、可以个体化的,那么你就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这种哲学。如果你不属于这个群体,也没有太大关系。
2、双峰哲学(bimodal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这种哲学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住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并非首要目标。
双峰哲学认为深度工作可以得到极端的产出,但只有主体在这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实现认知强度的最大化(真正的突破会在这种状态下出现)方可实现。这也是在这种哲学下深度工作单位时间至少是一整天的原因。同时,双峰哲学特别适用于那些如果不在非深度追求中有质投入便无法取得成功的人。
3、节奏哲学(phythm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换言之,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链条法是节奏哲学深度工作日程安排的典型例子。实施节奏哲学的另外一种常见方式是拿掉链条法中的视觉辅助工具,转而设定一个启动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开始深度工作。
节奏日程安排者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能够累积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长。
4、新闻记者哲学(journali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记者哲学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是很难办到的。
习惯化
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
高效习惯应注意的普遍问题:(1)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2)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3)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要有大手笔
对周围惯常环境做出巨大改变,辅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投入,都只为支持一项深度工作任务,由此你也提升了这项任务的外现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提升,降低了你的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并注入了激励和能量。有时要想做到深入,必须先要做大。
不要独自工作
恰当展开协作可以提升你住职业生活中深度工作的质量。
偶然创造力理论,即当允许员工与其他聪明的协作者相遇,就会有新想法涌现出来。
白板效应,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利用共享的白板与他人合作与独立工作相比,可以将你推入到更深入的状态。
像经商一样执行
找出实现某个目标的战略往往很简单,但是真正引领公司上行的反而是确定了战略之后该如何实施战略。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1、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之夜收益,也可以带来更稳定的热情。2、抓住引领性指标:2种衡量指标:滞后性指标(用于描述你最终尝试改善的方面)和引领性指标(衡量了实现滞后性指标的新行为)。引领性指标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你住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并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3、准备一个醒目的记分板:计分的时候,人们的表现会不同。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记录、跟踪他们的引领性指标非常重要。这个记分板可以制造一种竞争氛围,促使他们专注于这些指标,即使其他诉求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时候也不例外。此外记分板还可以强化动机。一旦团队注意到他们在引领性指标上的成功,他们就会很投入地保持这种状态。4、定期问责。
图安逸
每天在职业问题之外时常享受一些自由时光,这样才能使你得到完成(深度)工作所需的闲散安逸。1、安逸有助于提升洞察力2、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注意力复原理论ART:认为住自然中度过时光可以提升个人的注意力。这个理论的核心机理在于,自主性引导注意力的能力可以得到复原,只要你能停下相应的活动一段时间。3、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那么重要。
准则2 拥抱无聊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如果你不同时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纳斯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更具体地说,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
准则1教你怎么样把深度工作安排到日程里,用日常惯例和习惯来帮助你不断达到当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准则2将帮助你大大提高这一上限。接下来的策略正是基于一个关键理念: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训练。如上文中所阐述的,训练必须坚持两个目标:高强度提高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欲望。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如果想凭借深度工作成功,你就必须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使它可以从容地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要找出一项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估算出通常完成此类型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
有成果的冥想
有成果的冥想的目标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有成果的冥想通过迫使你抵抗分心,不断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定义明确的问题上,来增强你抵抗分心的心智。通过迫使你住一个问题上不断深入研究,助力专注能力的提升。
建议1: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
建议2:组织你的深度思考
记住一副牌
记忆力训练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个人专注能力的提升。这个能力的提升可以很好地应用到任何需要深度工作的任务上。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
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网络工具。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下面介绍该准则下的三个策略,目的是使你更加坚定地抛弃任何益处思维定式并采用更加深思熟虑的手艺人哲学,来选择那些占用你时间和注意力的工具。
1、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该策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明确了目标之后,再列出为实现每一个目标而uyao的两三个重要活动。这些活动应该足够明确,保证你能清楚地了解如何执行。另一方面,目标应该比较宏观,确保目标的实现不是取决于某一时间点的结果。这一策略的下一步就是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于每一种工具,用你之前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你平时顺利地参与该活动是有实质的积极影响、实质的消极影响还是无影响。
关键少数法则,也可称作因素系数法则,包括80/20法则、帕累托法则。
2、戒掉社交媒体
(1)如果我一直在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得更好吗?
(2)人们是否关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刷存在感的做法是使人们草率地将时间和精力碎片化的重要原因。
3、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在你的娱乐时间做更多的思考。换言之,这个策略就是指住个人和娱乐的时候,不要被任一随意的事物吸引,相反应该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一天中的一天”。
准则4:摈弃浮浅
如果每个人都只有更少的时间完成任务,他们就会更加尊重实践。人会变得珍惜时间,而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们不会把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如果拥有的时间变少,你就会更聪明地利用时间。
该准则要求你把这些见解运用到个人的工作中。以下的策略旨在帮助你客观地认识到当前个人日程中的浮浅内容,然后将其降低到最低程度,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极端重要的工作上。
1、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为本策略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在每个工作日开始的时候翻开新的一页。在页的左侧,每隔一行写下这一天的每一个小时,包括普通工作日的全部时间。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将工作日的每一天划成方格,把活动放在这些空格中。简便起见,每一个方格的最短时长为半小时。完成一天的工作计划之后,每一分钟都应该住某个方格里有所体现。
你应该承认,你对大多数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预备不足的。使用备用方格。灵活使用任务方格。
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
该策略的目的在于帮助你认识到,深度工作要求你尊重自己的时间。要做到真正尊重时间,提前决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
2、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3、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人类对于花大部分时间做简单工作有一种天然的厌恶。
4、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固定日程生产力:确定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在某个固定时间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以达成目标。
5、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1)让发电子邮件给你的人做更多工作
发件人过滤器:自我过滤一遍,改变人的期望。
(2)收发电子邮件的时候做更多工作
(3)不要回复
邮件相当含混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很难给一个合理的回复;
你对这个问题或者提议不感兴趣;
如果你回复了,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你不回复,也不会有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