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简述
《直到孤独尽头》主要讲的是:男孩尤勒斯和哥哥马蒂、姐姐丽兹,在父母因车祸意外过世后,性格各异的三人,进了同一家寄宿学校,却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路途。
故事读罢,有悲伤、孤独,也温暖。很多情节让人觉得痛苦,感人之处亦有之。但我这个比较无情的人,总觉得:悲伤快乐、悲欣交集,这都就是人生,坦荡面对它吧。因而,对于很多有情绪、温度的情节,我选择了浅尝辄止而不过分沉浸吧。
也正因此,在我之前读过一些类似的书,如《追风筝的人》《摆渡人》《偷影子的人》时,都无法体会到大众评论所说的感人至深和催泪吧,它们给我带来的内心波澜并不多。读书于我而言,是个人的事了,感受更甚。
虽然读完了《直到孤独尽头》,也未曾尝到孤独尽头的滋味,但还是想要写下一些有感触的细小方面。
充满暗涌的人生 / 零和游戏
在尤勒斯父母发生意外离开前,生活都一如往常的继续着。在意外发生后,尤勒斯再刻意去回想从前时,想起了他们一家曾一起在奶奶家的一些场景。那天在河岸边,父母不在身旁,他们姐弟三人看着河岸对面的小狗被激流裹挟着冲走。那个瞬间,没有了小狗活蹦乱跳的身影,只剩下了哀鸣和对岸那一家人被冻结的快乐——这一幕始终让这三个小孩子难以忘怀。
那个晚上,尤勒斯一直在想:命运会宠爱一些家庭,却带给另一些家庭不幸。那,是不是也会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和暗涌,会将自己当前家庭的生活毁于一旦?之后,父母突然被车撞而身亡。
对尤勒斯而言,那就是无法避开的暗涌在搞破坏吧。看不懂、抓不住,潜藏在生活角落里的暗涌激流,就如隐形的敌人,突然在某一时刻发动攻势。在我的生活中,更习惯于将这些暗涌直接称之为厄运吧,难以预测。更可怕的情况——即便厄运暴露了它最真实的嘴脸,我还是束手无策,只剩绝望。
尤勒斯的妻子阿尔瓦一直认为:生活就是一个零和游戏。对阿尔瓦而言,负面的事情有她姐姐的失踪、童年、母亲的死。所以,她觉得生活中肯定会出现许多好事,才能在游戏中保持平衡。尽管这样的平衡,还是让人不愉快。
生活确实可以在某个程度上、维持着一种平衡。但,生活终不会是零和游戏。它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它有时候是那么公平,让一切都有了意义,有时候却是那么不公,令人不禁怀疑一切。有些人一直好运气,也有人一生都在走霉运,一点点失去自己所钟爱的一切——这种种生活的背后,更多是意外和巧合吧。
生活,不管什么模样,面对它吧。
人生的可能
尤勒斯的内心有着这样一幅清晰的画面:随着父母的离世,他们三人的生活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在那儿拐错了弯,开始了一段错误的人生、一个无法更改的错误。他总觉得,意外发生后,自己的人生被像是往清水注入了黑色液体、被下了毒药。
他们都过早地接触到了生命的局限,过早地感受到了孤独是什么,于是——
姐姐丽兹贪婪地挥霍着生命:她自认为看过了很多美景、有过很多的情人,有过一段离经叛道的日子,也有过一段被宠爱的欢乐时光;她自嘲自己活不长、还可能就是会死在兴头上,但她觉得自己对死亡领悟够多了。毫无保留地爱过、挥霍过青春,也毫无保留地一败涂地——这就是她自己。
读到这样的人生,会让人想起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吧,还有里面的那一句:我只喜欢这一类人,他们的生活狂放不羁,说起话来热情洋溢,对生活十分苛求,希望拥有一切,他们对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顾,但他们渴望燃烧,像神话中巨大的黄色罗马蜡烛那样燃烧,燃烧,燃烧。
哥哥马蒂战战兢兢地守护着生命:他害怕坐升降梯和扶梯,怕会遭遇不幸;他一年至少做五次癌症预防。他会八次快、八次慢地按六十四次门把手、锁门、检查好坏——因为八是他的幸运数字,他坚信八乘八会带来好运。他从不多愁善感,也从不留恋过去,一心把生活中的每一次意外据为己有,把它雕琢得与众不同。他觉得那些对于命运的埋怨都是荒唐的,死亡从不针对任何人,却只是一张统计表会对每个人做最后的记录。在寄宿学校的时光似乎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用过去、现在和将来搭建了三级台阶,拾级而上迅速走向更高处。
妻子阿尔瓦努力挣扎着、探索着生命:毕业后先去了新西兰半年,后来又到了俄罗斯。之后,跟着前夫萨沙去了世界各地旅行,但发现都对自己没什么帮助;她看书,但也只是为了从某些句子或某个故事中找到一丝慰藉、为了逃避现实的生活。她还一心想要成为小说中的人物,在书中永垂不朽。她冷漠、抗拒,用言语和表情掩饰自己的痛苦,却一直不放弃去找寻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总是在夜里一个人去散步、游荡。
阿尔瓦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受到周围环境、父母、命运、教育和其他偶然经历的影响后,活成的只是人的第一层自我。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必须质疑一个人从出生起遇到的一切,还必须付出失去某些东西的代价,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痛苦之中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在破碎之中,人才能认识自己。
我是认同阿尔瓦的这种观点,想要充分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失去的东西可能要比将会得到的东西多吧。像是假定了有另一个我,是全部的我,而不是现实世界中我的部分。那个我能够将能够将两个世界看得一般真切。真实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想要寻找到这样的我,好像真的太难了。
说回到尤勒斯自己,他内心有着不断蔓延的恐惧,像刺一样在他的世界里扎根。他缺少安全感、害怕黑夜、死亡和永恒。“人总有一死”的念头挥之不去,于是他越来越疏远人群,身边只剩下这几个亲人。他爱追问自己,童年发生的事到底给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他觉得人生的千万种可能,但偏偏是某种巧合,自从父母死后便过着了一种错误的人生。
谁都不能让时光倒流——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有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尤其,在跨过了无法忽视的转折点后,人更不自觉地去假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人生会是什么模样。对于另一种人生可能的假设,几乎都是无法得知结果的——我觉得这个事实有点悲伤。但经历终究会告诉自己,生活是由自己主宰的。即使我将过去反驳得一无是处、抑或是任凭过去对我施加影响,现在的我还是这个模样。现在的人生有着太多的自己刻下的痕迹,根本不是一个错误。
假设自出生起,就生活在泰坦尼克号上,那会更容易接受注定要沉沦、死亡的事实吧。但可以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是:如何面对将要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惊慌失措地四散奔逃,还是像那些音乐家那样,即便巨轮即将倾覆,依然勇敢地、有尊严地继续弹奏。不同的可能性指向了不同的人生,但负责人生导航的还是自己。
播种
尤勒斯谈到童年,他是这么说的:“这儿的一切就像播种的过程。寄宿学校,课堂,还有父母的不幸。这些种子都被撒进了我心里,但我还不知道自己最后会长成什么样。等我长大成人后,才能迎来丰收的日子,但那时一切都太迟了。”
很多年后,妻子阿尔瓦因为癌症死去,他需要自己抚养年幼的儿女。某一天,他带着儿子,重新回到童年时冒险走过的河岸。他们来到碎石密布的河边,水很深,河上只架着一座独木桥,他的儿子感到十分恐惧,也不相信尤勒斯小时候经常在桥上跑。尤勒斯立即做出了决定,尽管因恐惧而头晕目眩,但他还是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在独木桥上走着,光滑的树枝桥干还差点让他掉进河里,但他最后还是在独木桥成功来回。
并不是成年人的冒险和炫耀,而是尤勒斯认为:他没有退路,那一刻他是在播种。他将把这一幕植入儿子心中,希望它在若干年后开花结果,使他能够放下心中的一丝恐惧。
这大概是这本书里最感动我的情节了。当年那些播种在尤勒斯心中的,充满着悲伤、不幸的种子,曾经疏远了尤勒斯和身边人的距离,让他感受到了更深的孤独、缺乏安全感。但如今,种子开花结果之后,过往的记忆不再是可怕的侵袭,而是把他温柔地放在了生活的中心,让他释怀了父母的不幸、个人的人生遭遇,做好了迎接日后人生的准备。
如果不想一辈子追逐一个魅影,就必须给一段故事画上一个句号。如果不想一直尝尽孤独的滋味,就应该去获取安全感,那才是治疗孤独的灵药吧。但不加选择地跟人在一起,那只是一种强行的热闹,还是会陷入孤独。安全感怎么获取,这又是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