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像《一年陪孩子读完500本绘本,我是如何做到的》之类的文章很是吸引人眼球,很多妈妈看完之后心中无限焦虑,也开始效仿着往家里一箱一箱地买书。
可是,家里的绘本藏书真的是越多越好吗?这究竟是大人的炫耀还是孩子的需要?
▊过多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是负担
最近两年,每到当当、京东搞图书大促销活动时,我都会挑很多心仪的绘本买回家,因此家里的书越来越多,原来的一个书架已经放不下了,我又买了两个书架。
书多了之后,选书便成了问题。每天晚上,鲁尼都会在书架前徘徊好久,嘴里嘟囔着:“看哪本好呢?”
那情景就好像我面对挂满衣服的衣橱,却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好一样。
衣服多了会让大人无所适从,同样,绘本多了,也会让孩子心烦意乱,特别是对于6岁以下的幼儿来说。
最近几年特别流行各式各样的“断舍离”,我想,对于绘本,也应该实行“断舍离”了。
因此,我决定最近一两年内不再因为促销而大量地购书(除非遇到特别值得珍藏的书),先把家里的书反复消化,需要看新书的话优先考虑去图书馆借。
对于家里已有的那么多绘本,做一次大整理,不适合、不喜欢的书就送人,暂时不看的书收起来,放到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只将近期要看的书摆放在明显的地方,隔一段时间换一批。
▊孩子喜欢反复地阅读同一本书
曾经有妈妈在微信群里焦急地问:“我家孩子总喜欢读同一本书,都已经反复读过无数遍了,他还是不肯换一本,我都读烦了,怎么办啊?”
其实,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我记得鲁尼两三岁的时候,一本书经常要读上一两个月,才肯换另外一本呢。
因为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相对有限,对于一本绘本,他们需要反复地浏览、阅读、听讲才能理解消化,纳入记忆。在还没消化好一本绘本之前,又强行给他换另外一本,这些新的词汇信息、故事逻辑就可能成为孩子的吸收负担。
特别是在孩子三岁之前,给他们重复读少量的绘本,比一次性读大量绘本,对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词汇量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
曾经,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杰西卡霍斯特博士做了一个连续5个月的研究测试:
把3-6岁的孩子分成A组(每次一个故事反复听3遍)和B组(每次听3个故事),并且两组孩子阅读故事中的新词汇一样多。
霍斯特博士每周去孩子家3次,结果发现,A组的孩子比B组平均多记2个单词,而且学得更快!
此外,重复地阅读同一本书,熟悉的故事内容、能够预料的情节发展,也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成就感。
我们仔细留意一下,大部分低幼绘本的语言是不是都是重复的句式?正是深谙儿童心理,绘本大师们才会这样设计。
也有些父母担心,那孩子要是两三个月、半年都只读同一本书怎么办啊?
放心吧,心理学家指出(同时也是我的经验),当孩子从一本绘本中学到所有能学会的东西,或者绘本内容对于孩子而言太简单的时候,孩子会自动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书上。
所以,如果现在孩子要求你反复地给他读同一本书,那你就乖乖读吧,哈哈!
▊好的绘本值得反复阅读
如果原原本本照着书连续读上一个月的话,有时真会让人受不了,那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把书读透吧。
阿甲老师就曾提出过玩转绘本“十字诀”,即唱、念、说、做、画、演、吃、破、聊、说。
当然,要想学阿甲老师这十八般武艺,的确有点为难我们了,以我的经验来看,除了念书外,最适合普通人的绘本玩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陪孩子仔细观察图画的细节。
好的绘本,不仅故事精妙,而且图画细节丰富,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带领孩子观察图画,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图像思维能力。
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很多人拿到绘本一看,傻眼了,一本书就那么短短的44个字: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怎么讲嘛?
其实,这本书是最适合拿来跟孩子观察互动的了,里面的画面细节超级丰富,除了跟在母鸡屁股后面的那只倒霉的狐狸,我跟鲁尼读书时还发现了很多小动物,有蜗牛、蝴蝶、青蛙、小鸟、老鼠、黄鼠狼……几乎每一段情节前面都会有这样的小机关。
发现这些细节之后,加上这些小动物和相应的拟声词,我们讲起来就好玩了: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一只狐狸扑上来——
咚!哎呦!狐狸踩到了钉耙,打得他眼冒金星。
她绕过池塘,狐狸又准备扑上来——
哗啦!狐狸掉进了池塘里!惊得青蛙呱呱跳起;
她越过干草堆——
哧溜!啪!狐狸被埋进了草堆里,吓得小老鼠吱吱叫着四处逃窜;
……
二是利用绘本画画或是做手工。
绘本的图画创作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油画、版画、剪纸、水彩、素描、拼贴画等,非常适合小朋友拿来模仿画画或做手工。
手指画《好饿的毛毛虫》
卡纸手工毛毛虫
撕纸画《小黄和小蓝》
拼贴画《爸爸我要月亮》
三是利用绘本故事跟孩子表演。
有角色、有情节的绘本故事很适合拿来表演,比如《三只山羊嘎啦嘎啦》、《三只小猪》、《拔萝卜》、《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如果愿意费点儿功夫,配合着做手工的方式,自己制作面具或布偶来演更好玩。
用吸管做《三只小猪》的草房子
用乐高积木做《三只小猪》的砖头房子
其实跟孩子聊绘本应该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方式,但是我觉得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要慎用。如何与孩子聊书,这是一门大学问,掌握得不好,便成了追问孩子,引起孩子的反感。
阿甲老师说,如果没有做足功课,没有真正的兴趣,最好不聊。当然,如果暂时放下“通过这本书要教孩子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想法,随便聊聊倒是无妨的,比如读到狼的书,就聊起小时候山里面家乡闹狼的故事……夸张了一点吧,其实意思就是要聊得有趣一些、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一些。
可能有人会说,按照这样的方法读绘本,一年连100本绘本都看不完,的确如此。但是,我认为,精读一本绘本,远比囫囵吞枣似的一本又一本地读书,带给孩子的滋养和乐趣会更多。
所以,与其每天泡在网上找各种优惠券购买一大摞绘本,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和孩子“深耕”手上的几本好绘本吧。对于孩子来说,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