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说,“我常常有强列的写作欲望,就是不知从何写起。文思澎湃全塞在脑壳里了……”
你是否有同样的烦恼呢?
写作之痛,通常痛在这几个方面:
- 想写,不知道写什么
- 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
- 写了几句,写不下去
其中,第一痛——不知写什么之痛——为痛中之痛。
怎么化解这个痛呢?你需要这三招。
一、列写作主题清单
问你自己几个问题:
我最擅长什么?
我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我对哪些领域有兴趣?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为了你的写作主题清单。
你可以重点关注这几个领域:
1、你擅长的领域
像我自己,希望在幽默上有所建树,幽默自然在我的写作领域清单上;另外,我也是一位拆书家、Toastmasters会员,这两方面也可以输出。
我一个朋友对“写什么”很苦恼,其实她阅读很多高大上的东西,比如佛学、哲学。在我的写作拆书课上,与其他小伙伴交流及头脑风暴后,她猛然发现可以去写育儿类文章,因她在这方面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战经验。(写作拆书课,是以拆书的形式进行的培训课,拆书是一种能迅速把知识转换为能力的读书方法,具体可参考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2、你的问题领域
如果你需要改善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你可以将“情绪管理”列入清单,有意识地去读书写作,去输入输出。
比如我是拖延癌患者,想解决拖延,我读了几十本关于时间管理、拖延症的书籍,也买过战拖课程,积累多了,颇写了几篇战拖的文章。
列清单时,可以将深度和广度结合起来,形成一个“T”字,纵深的一竖是你的专精领域,上面一横是你的涉猎领域,比如可以写生活趣事、读书笔记、所思所感,帮你养成勤写的习惯;另外,多领域清单会时时提醒你去观察生活,保持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觉知状态。这样一来,你也会有更多灵感。
比如一个小伙伴的写作主题清单是这样的:
生涯规划
学生教育
辅导员工作
社群运营
教学设计
生活智慧
相夫之术
美食
育儿
她这个清单之长,让我大吃一惊。
你的专精领域确定后,最好在这个领域持续输出,形成你的影响力(具体怎么输出,在另一篇文章里我会具体讲)。比如我选定了幽默领域,经常写一些关于幽默技巧的文章,坚持写段子,有时候也写一点带幽默色彩的文章。幽默经常是同事们和我之间的谈资。
有时候在朋友圈发一段正经文字,有人会问,“这是个段子吗?”
列了清单,就明确了你的写作方向。
但有时候不知道写什么不是因为没方向,而是输入不够,那就需要多读书。多读书,无关美丑。
二、进行主题阅读
可以将你的阅读领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你希望持续输出的领域进行阅读,也就是T字形的纵深领域。比如我将幽默作为一个主攻方向,经常阅读的内容包括幽默书籍、幽默公众号文章、段子、幽默微博等。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为建立征引库而阅读,这一点我是从舒明月老师——《大师们的写作课》一书的作者——那里学来的。在她的写作课上,明月老师建议学员建立自己的征引库。
比如我喜欢的自媒体作家六神磊磊,有两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六神磊磊读唐诗”,金庸和唐诗就是他的征引库。六神磊磊到鄂伦春去旅个游,写出的文章一开头就引了金庸:
最近去了一趟大东北。
具体说是黑河,属于金庸讲的“极北苦寒之地”……
——六神磊磊《全村免费无限wifi!原来你是这样的鄂伦春…》
好几次引用了金庸作品,文章里还插了一幅郭靖射雕图。
当然还有唐诗,以显得这个帅僵了圆脸的六神磊磊是个文化人。
如果你希望你的文章有深度、有丰富的层次,就需要有自己的征引资源。文学(古代经典,现代经典如金庸、古龙、张爱玲、鲁迅等)、心理学、史学、《圣经》都可以成为你的征引库。
确定了写什么、读什么,下一步你要做的是制造和记录灵感。
三、制造和记录灵感
苦于不知道写什么的小伙伴经常抱怨“没有灵感”。
灵感来自哪里呢?
在达纳·S·邓恩所著的《心理学写作简明指南》里,提供了很多获得心理学研究主题的来源,这些来源对普通人获得写作灵感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下面这段文字,你在阅读时不妨把“心理学”换成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 偶然事件
- 你自己
- 参加一个心理学研讨会
- 和同伴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想出一系列可能的题目
- 试一试自由写作(自由写作指的是你持续写下大脑中浮现的任何想法,“持续”指的是一段时间不停笔,比如10分钟或20分钟——May注)
- 搜索专业的网络论坛
- 浏览与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有关的参考著作
- 与心理学家交谈,了解他在研究和讲课中的兴趣点
……
——达纳·S·邓恩《心理学写作简明指南》P21-23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获得灵感的渠道包括:
- 和他人的碰撞,比如参加研讨会,参加活动,和小伙伴一起进行头脑风暴。
- 阅读:一个主要的灵感来源是在特定领域足够的输入,也就是在这个领域的阅读、阅读、阅读。
- 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
- 你自己是各种想法的一大来源
经常到这些“灵感出没地带”去,不愁没有灵感。
平时你也可以观察什么情形下灵感最多,多制造与灵感邂逅的机会。比如我自己在看书、听讲座时常常有灵感,另外,在时间相对多、自己不被打扰的情况下灵感常常光临,比如火车上。
一旦有了什么好点子新想法怎么办?马上记录!马上记录!马上记录!灵感如落在手心的雪花,若不留心,一眨眼就化成水溜了。
我习惯用印象笔记随时随地记录灵感。如果你喜欢手写,不妨随身带个小本子。据说专业作家都有随时记录的习惯,这一点上不妨向他们靠拢。
达纳·S·邓恩在他的《心理学写作简明指南》一书中也提到,要随身带“一本研究笔记本”。这个研究笔记本包含以下这些内容:
- 对研究主题的想法和观察资料
- 关于你的研究主题的问题
- 已有的心理学文献中的发现
- 对现有的研究发现给出的见解和评论
- 关于写作心理学的各种想法
——达纳·S·邓恩在他的《心理学写作简明指南》P24
一旦你对某个话题有了灵感,你就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去进行记录。
比如我在印象笔记里有一个命名为“博客”的笔记本,每有灵感来袭,就新建一个比较记录。关于某个话题,如果有了更多的想法,记录在同一个笔记中。
去年8月我在看Stand-Up Comedy The Book这本书时,一段话打动了我,大意是说,我们心中经常有一个声音在责备我们自己,你可以留心一下,这是谁的声音。当即我对自己说,我要就这段话写一篇文章。当时我在印象笔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你的内心,是谁的声音在责怪你?
之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我清晰听到内心有个声音在责备我,刚开始以为是我自己的声音,细想之后发现是我父亲的语气;后来我跟朋友Lina谈起这件事。不久之后,Lina告诉我,她听到了来自她爸爸的内在批评。就这样,我在印象笔记里又简单写了两条,成为这个样子:
如果某一天我写这篇文章,就有了不少现成的素材,提笔就可以开写了。
达纳·S·邓恩还提醒我们,记录灵感时注意两点,一是记录你对一个主题的思考过程,比如是什么情景触发了你的这个想法,在所有的记录上都标注日期;二是记录文献信息,比如你的灵感如果来源于书籍、网络文章,你要在笔记里标注出处、拷贝网址,方便以后查询。
结语
不知道怎么写时,列一列你的写作主题清单,有针对性地读读书,灵感出现时随时记录,完成这三步,你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你不知道写什么了,开篇我那位朋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