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写于 2015 年 12 月 21 日)
已经是五、六天前的新闻了。 在回答新京报“中国的传统里,透支消费总是让人很担心”的问题时,某人表示:“那是上了年纪的人才这么想,你看今天的80后、90后,更敢于花明天的钱。我们应该学会花明天的钱,花别人的钱,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首先, 我作为 80 后就完全不能认同这种生活态度。 我在自己祖国受教育十多年,虽然曾经被灌输了一些可笑的价值观现在自己晓得分辨, 但是, 有很多教导我还是认为十分正确。 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讲的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这不光是节约金钱那么简单, 而且还是对人的性格和品德的一种良好磨练。 就算家里很有钱也应该这么教小孩子。 不管多么有钱,立身处世都最好量入为出, 适可而止; 不宜浮夸挥霍, 放纵自己的消费欲望, 任性妄为。 因为金钱乃是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无论收入丰俭, 都要存一些钱以应不时之需。 今天不要花明天的钱, 更不要指望花别人的钱, 是一个重要原则。
把钱花掉很容易, 但是在消费“明天的钱”, “别人的钱” 时做好严格的风险管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 也不是每个过度消费的人都会在明天努力工作把钱赚回来, 结果就是在个人在社会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危机甚至动荡。 美国的次贷危机, 欧洲 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 过度消费都是重要成因之一。 我上面引用的某人的几句话, 在我眼里不啻为居心叵测的妖言惑众。
今天手里只有有限的钱,在这个约束下作出消费上的取舍, 花钱也分出轻重缓急, 晓得适当克制自己的欲望, 对人的品性是很好的磨练, 对判断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训练。 花钱, 尤其是大宗支出之前仔细想一想,“什么是我真正需要?”, “这个钱花下去, 是不是对明天的一项好的投资?”, 思路整理清楚了, 人性格也会坚定一些, 不太容易随波逐流。 社会上的 marketing 手法很多都是蛊惑人心,驱使人消费自己其实并不太需要的东西, 多多思考就会比较少进入商家的 marketing 圈套。
某人很喜欢在各种重要场合大放阙词。 刚刚在巴黎气候峰会上说要保护地球, 改善气候, 转头又鼓励人家超前消费, 涸泽而渔, 还有比这更虚伪的吗? 他的那个网购网站大搞双十一购物节, 用各种手段鼓励大家非理性消费超前消费, 产生了多少本来可以避免的包装废料, 那些包装废料他又该怎样处理, 他有考虑过吗?
我上面说的 “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 也不是说完全不花钱。 很多德国人觉得太贵而反对的汉堡易北音乐厅、斯图加特 21 、核聚变反应堆等等项目, 我是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公共财政开支上平时省吃俭用就是要把钱花在这种能够表现人类的智慧与美感, 能力与情操的大项目上。 在这些项目上做些借贷融资的事可以接受。 在个人而言, 投资教育, 买房按揭是我一个 80 后可以接受的唯一两件借贷项目。 但是, 现在那么多的网上教育资源, 优质又免费, 假如真正是为了求知识, 在网上学习也实在花不了多少钱。 买汽车也不要按揭。 首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私车。 一般欧洲和中国的大城市里公共交通发达, 走路搭公交还比较健身减肥。 如果实在放不下私车出行的舒适,买车也要量力而行, 不过就是个代步工具, 真的不必太虚荣。
某人说 “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不这么认为。 我现在穿在身上的这条家居裤, 是我 18 岁上大学之前妈妈给我买的, 没有穿坏就一直还要穿下去。 我家的洗衣机,是老公念博士生的时候买的, 已经用了大概十五年了, 结婚的时候也没有买新的。 当中坏过一次, 老公自己动手修好了, 我们会用到它彻底坏掉没得救为止。 我们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节约惜物,不超前消费不纵欲, 不是万不得已绝不借贷。 失意不自弃, 得意不忘形。 大多数德国父母也都是这样教小孩子的。 不合时宜的是某人的言行, 而不是 “缝缝补补又三年” 的普通民众。
想起前些时候又有在新闻网站上看到某人说,他要在全中国大兴土木建造巨型物流中心,以求将来网购能够一小时到货。 他说 “这是一件很理想主义的事”。 好吧,我自己就是频繁在亚马逊上购买书籍以及其他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人, 我觉得一天或者两天到货跟一小时到货没有太大区别。 除非是新鲜食物。 建造许多的巨型物流中心, 可能还是优化现有物流资源比较有效率且不浪费土地。 至于说到理想主义,看看某人的新闻报道, 有多少都是关于声色犬马装神弄鬼, 我很怀疑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崇高理想。 说实话, 鼓励人们超前消费, 自己没什么过硬技术又很喜欢做浮夸事情, 中国的社会风气就是被这种人带坏的。 人家真有理想的,Larry Page, Aaron Swartz,Sal Khan 等等, 有一些共同特点: 静得下心来研究一些基本的东西; 工程项目上有很强的执行能力; 没有很强的物欲; 做事出于衷情, 并不以赚钱为目的; 平时为人比较低调; 等等。 某人就是个根性浅薄,得意忘形的典型, 还是不要亵渎理想主义这个词了。
至于他的那个网购网站,从宏观经济层面看, 只是改变了一些中国内部的物品流通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优化中国的实体经济。 带来的副作用也是非常大,中国的各大报章杂志也已经有所思考和报道。 他这样的商人少点是福, 中国社会需要更多屠呦呦那样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