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狄曾经说过:自然界给了每个人幸福的机会,人人都知道,可不知如何得到它。
作者通过汉堡的比喻,将人生划分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图2-1中横轴代表现在,向右为正面影响,向左为负面影响;纵轴代表未来,向上为正面影响,向下为负面影响。
忙碌奔波型的人们认为是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只看结果,无视过程。一旦达到目标后,我们经常会把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这种幸福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长久维持,因为它本身就是与负面情绪共生的。这种幸福被称为“幸福的假象”。
享乐主义型的人们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却从不认真地考虑后果。享乐主义者的生活完全没有挑战,因此不可能获得幸福。
虚无主义者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们已经放弃追求幸福,他们沉迷于过去,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选择了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这三类人都犯了同一种错误,就是坚持对于幸福的偏见。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实现谬论”,认为只有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能幸福。享乐主义者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而虚无主义者最可怜,他们认为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感悟幸福型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也能享受未来的幸福。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另外,这四种分类方法不是说一个人可以归到这里面去,其实,一个人可以是这四类中的集合体,可以为一类,二类,三类,以至于四类全有。
大部分人都应该体验过这四类,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过往的情况,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的影子。
寻找幸福,一个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冥想,冥想可以让你平静下来,引发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