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先说说我怎么结识这本书罢
我是一个独生子,出生在计划生育刚实施不久的年代,也是“祖国花朵”之一。从小母亲对我疼(溺)爱有加,而父亲除了这点还有严厉的管教。
每次拿了“三好学生”后父亲相当开心,会带我去游乐场坐碰碰车,动物园看新来的动物,还有带我去国营冰厂吃雪糕。但是好景不长,那一年,也正值我小学毕业的暑假,父亲由于积劳成疾住院了。
此时已经没有暑假作业了,除了每天给父亲送饭,我便一人在家。闲来无事,便想找些书来看。打开父亲的双屉书桌,里面有很多红皮笔记本,有的有诗,有的则是文章。当时这些是父亲用隶书写的,我觉得看起来变扭,也就没仔细去看(事实是我现在受他影响,自己也会写这种书法了)。
另一个抽屉里躺着一摞书,大部分是繁体的,此时一本扉页很独特的书映入眼帘——《彷徨》。但是当时还不认识这两个字,自己特意查了字典才明白,这是犹豫不决、走来走去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的意思。
是的,当时就我孤独一人在家,没有家人在都不晓得做什么好。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便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本文学著作的阅读。
《祝福》——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这本书相信大多数人都有看过,当时的鲁迅先生在写这本书时是四十多岁,也刚过不惑之年。而先生对于写这本书的初衷,我觉得并不是称自己对未来的彷徨,而是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悲哀。
此时此刻,我已处于不惑之年阶段,但回首过去,自己也曾经历过不少彷徨。
自从那个暑假看了《彷徨》这本书起,父亲卧床养病三年之久。由于家境大不如往年,自己在中考时不得不选择了专业学校,毕业早些工作。然后,更彷徨的是,将要毕业那一年,国家政策突变,原本毕业可以包分配却只得自主就业。
最近这几年,工作在外的我没有回家过年。每当那个时候,我便只能忆起《祝福》的开篇来解乡愁。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是因为当初看了这本书留下的阴影吗?当然不是,我也不相信自己会一直彷徨下去!对,改变自己!
刚刚结束的为期近80天,一共66篇的外刊(经济学人)精读训练营,每次的精读作业都是满分,且没有落下一天,总成绩与少部分同学并列第一。彷徨已成过去式,改变正在进行时。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时间的珍贵在于不珍惜的代价。那么,改变的价值在于彷徨过的无奈。
最后,写下这本书的题记,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