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幻觉的ABC

这个小小的体验也让我对投射性认同有了更深的体悟。投射性认同,即我将我的东西投射给你,你认同了我的投射,并表现出我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所渴望的行为。如果精确地表达其逻辑,可以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

我做了A,你要做B,否则,你就会得到C。

最近,我写的一系列文章都是关于自恋的,而自恋的核心就是——我渴望将我想象中的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具体而言,就是我希望周围人能够按照我的想象来行动。

不过,我们通常不会也不能单纯地命令别人做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别人并不情愿按照我们希望的来做事。于是,我们就开始玩投射性认同的游戏,我先付出A——这是我认为很好的东西,而你就得表现出B——这是自恋的我们所渴望的核心。这还不够,如果你没有表现出B,我就会向你发出威胁,迫使你表现出B来。

我洗碗的小故事就藏着这个游戏。我做了自认为很好的事——主动为妈妈洗碗,而我要换取的是妈妈和亲人对我的爱与关注。如果没得到我所渴望的爱与关注,我就会表达出怨气——我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你们不给我想要的东西?!

光这样也就罢了,因为在我的家庭中,我一直都得到了足够的爱与关注。关键是,我这样做藏着一个更深的逻辑:我懂得妈妈的需要,妈妈也该懂得我的需要。但这种“我懂得”,可能是一个幻觉,而渴望妈妈懂得我的需要,就不折不扣是一个幻觉。这种逻辑进一步演化,就可以发展成“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应当知道我的需要是什么,你还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并且,这个逻辑会延伸到我生命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和女性的关系中。而令我的一贯表现是,我总是主动付出,但每次付出都不坚决,都隐含着不情愿的味道。而当对方不能对我的付出给予我所希望的回报时,就会收到我的潜意识发出的否定或威胁的信息——你对不起我。

那些很愿意付出的人,譬如我自己,在表现自己独有的A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求回报,我愿意这么做”。但是,如果深入潜意识深处,就会发现这句话是虚伪的,其实人们在渴望回报。渴望回报本来也不是不好的事情,毕竟付出和回报的循环是人际关系不断深入的动力,关键是,付出者限定了对方回报的方式,你必须以我所渴望的B来给予回报,其他回报我都不想要。而且,付出者还从不诉说自己想要的B是什么,他们希望自己不必说出来,对方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但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付出者势必会失望,随即会发出信息C。他会用种种巧妙的、自知或不自知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你做错了,你对不起他。太失望的情形下,付出者就会脱离一个关系,而在脱离时,他会感到绝望:我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看不到对方的真...
    轻鸢剪略阅读 228评论 0 0
  •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心理机制,投射性认同的游戏中藏着这样一个句式:“你必须如此,否则……”,这也是一个威胁性信息,完成...
    左非阅读 791评论 0 1
  • 一、知识要点复习 1、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 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
    月小姐的花园阅读 395评论 0 3
  • 我把投射性认同称为“自恋幻觉的ABC”:我做了A,你就得还以B,否则我就会使出C。C是威胁性信息,这个威胁可能是威...
    Joycty阅读 190评论 0 0
  • 一切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强大 “就算你生活得万般小心,可有些失败还是会降临。但失败意味着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
    LightSir阅读 750评论 2 2